鬼笔
书籍:现代本草纲目下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1999页(712字)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朝生暮落花、狗溺台(《本草拾遗》)。
基源 为鬼笔科鬼笔属真菌细皱鬼笔的子实体。
原植物 细皱鬼笔Phallus rugulosus(Fisch.)O.Ktze.
历史 《本草拾遗》载:“鬼笔生粪秽处。头如笔,紫色。
朝生暮死,名朝生暮落花。
小儿呼为狗溺台。主治疮疽疥痈瘘。
晒干研末,和油涂之。”即指该属细皱鬼笔和红鬼笔。
形态 子实体初期卵圆形,长径为2cm,白色柔软,有弹力,以后外皮破裂,抽出条柄,高10~15cm,全体极软,头部的菌盖呈钟状,朱红色,有细微的皱纹,表面有粘液,发恶臭,柄的上部淡红色,下半部白色。
(图见《中国药用孢子植物》.206页.图305)
生境与分布 生于竹林等阴温地。
分布于江西、河北、山东、安徽等地。
。【药性】:
功效 解毒,敛疮。
主治 痈疽、疳疮。 ①《本草拾遗》:“主恶疮、疽、、疥、痈、蚁瘘等,并日干,末,和油涂之。” ②《纲目》:“研末,敷下疳疮。”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治疮疽:红鬼笔子实体焙干或晒干后,研末和麻油调成膏涂抹;或用干末直接涂抹。(此菌有毒,不可内服)。”
上一篇:鬼点灯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