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毛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085页(832字)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驼绒(《龚氏经验方》)。

基源 为驼科骆驼属动物双峰驼的毛。

原动物 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 L.

余项参见“骆驼脂”条。

【生药】:

采集 春夏季骆驼毛开始脱落,收取驼毛,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在中国华北、西北、内蒙古等地均有饲养,主产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

鉴别 为细密柔软的绒毛,多为沙黄褐色或棕褐色。

加工炮制 将骆驼毛煅烧存性,研末。

。【化学】:

含角蛋白。

其中含硫高,主要有胱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等。还含铜、钒等。毛脂肪含2.2%三萜烯醇。

参考文献 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52

【药性】:

性味 ①《本经》:“咸,平。” ②《别录》:“有毒。”

主治 ①《本经》:“主寒热惊痫,癫痉狂走。” ②《唐本草》:“主妇人带下赤白。”

用法用量 内服:煅存性研末.0.9~1.5g。外用:烧灰,调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外台秘要》:“治痔:骆驼颌下毛,烧作灰,可取半子大,酒和服之。” ②《龚氏经验方》:“治阴上疳疮:骆驼绒烧灰,水澄过,入炒黄丹等份。为末搽之。”

上一篇:骆驼七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