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儿参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097页(1719字)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异名 大金线吊葫芦(云南),腰参(昆明)。

基源 为桔梗科党参属珠子参的根。

原植物 珠子参Codonopsis convolvulacea Kurz var.forrestii(Diels) Ballard

形态 多年生草本,有乳汁。茎基极短,有少数瘤状茎痕。根块状,近卵球状或卵状,长2.5~5cm,直径1~1.5cm,表面灰黄色,上端有短细环纹,下部具疏生横长皮孔。茎缠绕或近于直立,不分枝或少数分枝,长达1m左右。叶互生或有时对生,均匀分布于茎上或密集地聚生于茎中下部,被毛或无毛;叶柄极短至长达1.2cm;叶片大,几乎条形至宽大而为卵圆形,长可达10cm,宽3.5cm,叶基楔形、圆钝或心形,顶端钝、急尖,几乎全缘。

花单生于主茎及侧枝顶端,花梗长2~12cm,无毛;花萼贴生至子房顶端,裂片上位着生,筒部倒长圆锥状,长3~7mm,直径4~10mm,裂片狭三角状披针形,顶端渐尖或急尖,全缘,长0.4~1.1cm,宽1~5mm,无毛,裂片间弯缺尖或稍钝,花冠辐状而近于5全裂,裂片椭圆形,长1~3.5cm,宽0.6~1.2cm,淡蓝色或蓝紫色,顶端急尖;花丝基部宽大,内密被长柔毛,上部纤细,长1~2mm,下位部分倒圆锥状,长约1~1.6cm,直径8mm,有10条脉棱,无毛。种子极多,长圆状,无翼,长1.5mm,棕黄色,有光泽。花果期7~10月。

(图见一表示未见报道含有此种成分。

历史 珠子参原名珠参,载于《纲目拾遗》,赵学敏谓:“按珠参本非参类,前未闻有此,近年始行,然南中用之绝少,或云来自粤西,是三七子,又云草根;”又引《书影丛说》所载:“云南姚安府亦产人参,其形扁而圆,谓之珠儿参,”与今珠子参药材外形及产地相符。另外,《植物名实图考》也载有珠子参,据何景等《中国植物志》(五加科)考证其为桔梗科党参属植物Codonopsis forrestii Diels,与本品无关。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状茎细长横卧,节结膨大成珠状或圆球状纺锤形。茎直立,光滑,有纵条纹。掌状复叶3~5,轮生于茎顶,叶柄细长,长6~9cm;小叶通常5片;小叶柄长5~15mm,中央小叶片较大,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0~13cm,宽5~7cm,先端长渐尖,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细密锯齿或重锯齿,边缘及两面散生刺毛。

伞形花序单一,偶有少数分枝;花萼具5齿,先端尖;花瓣5,卵状三角形,先端尖;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通常2,分离。核果浆果状,圆球形,熟时鲜红色。

花期7~8月。(图见《中药志》.第2版.第1册.22页.图15)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376页.图6166)

表 不同产地珠子参根茎中含的皂甙成分

注:√表示含有此成分.但未报道含量。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200~3300m的山地灌丛中。分布于云南、贵州等地。。【生药】:

采集 秋季采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药性】:

性味 甘,平。

①《滇南本草》:“温、平,甘、微苦。”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平,淡、甜。”

主治 ①《滇南本草》:“止血生肌。为末,捻刀伤疮,收口甚速。

”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补肺虚。治肺虚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研末撒。

上一篇:秦岭柴胡 下一篇:珠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