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杞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404页(1466字)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 黄榉、土厚朴(广西),假玉桂(云南)。

基源 为胡桃科黄杞属植物黄杞的树皮及叶。

原植物 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 Wall.(E.chrysolepis Hance)

形态 半常绿乔木,高10m有余,无毛,有橙黄色盾状腺体;枝条细瘦,实心,暗褐色。双数羽状复叶,长15~25cm,小叶常4~5对,革质,长椭圆状披针形,略成镰状弯曲,上端的长14cm,宽4~5cm,下端的长5cm,宽2cm。

雌雄同株,少有异株;雌花序1条及雄花序数条,长而附垂,生疏花,常形成1顶生圆锥花序束,或雌花序单生,自叶痕腋内无叶的侧生小枝生出;雌花及雄花苞片均3裂,花被片4枚。

果序长达20~25cm,果实坚果状,球形,密生腺体,有三裂叶状膜质果翅,外果皮由花被形成,膜质,内果皮厚而硬,骨质。(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376页.图75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400~1300m林内。

分布于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越南、泰国、缅甸、印度也有。。【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树皮,鲜用或晒干。

【化学】:

叶含落新妇甙(Astilbin)、花旗松素李糖甙(Taxifolin rhamnoside)、新落新妇甙(Neoastilbin)(1)、异落新妇甙(Isoastilbin)、新异落新妇甙(Neoisoastilbin)、二氢槲皮素(2R、3R)-葡萄鼠李糖甙[Dihydro-quercetin(2R,3R)-glucorhamnoside]、二氢槲皮素-3-乙酸酯(2R,3R)[Dihydroquercetin-3-acetate(2R,3R)][1]。尚含槲皮甙(Quercitrin)、优克赖因芬(拟)(Eucryphin)[2]

参考文献 [1] CA 1989;111:4182u [2] Chem Pharm Bull 1988;36(10):4167

【药性】:

性味 《全国中草药汇编》:“树皮:微苦、辛、平。叶:微苦,凉。”

功效 树皮:行气,化湿,导滞。叶:清热止痛。

主治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脾胃湿滞,胸腹胀闷,湿热泄泻。疝气腹痛,感冒发热。”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树皮:用于小儿疳积,黄疸病,妊娠呕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树皮6~9g;叶12~15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疝气腹痛:黄杞叶12~15g。水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感冒发热:黄杞叶12~15g。水煎服。”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脾胃湿滞,胸腹胀闷,湿热泄泻:黄杞树皮6~10g。水煎服。”

上一篇:黄芪 下一篇:黄杨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