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栗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433页(746字)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 锥连栎(《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 为壳斗科栎属植物的锥连栎茎干内皮。

原植物 锥连栎Quercus franchetii Skan.

形态 常绿乔木,高5~10m;小枝有灰黄色细绒毛,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2.5~4cm,先端短尖至钝尖,基部常楔形,有时圆形,基部或中部以上有锯齿,叶片顶端中央有一腺齿,幼时两面密生黄褐色绒毛,老后仅下面密生灰黄色细绒毛,侧脉8~11对,直达齿端;叶柄长1~1.5cm,密生灰黄色细绒毛,壳斗杯形,包围坚果约1/2,直径1~1.3cm,高0.7~1cm,或盘状,直径约1.2cm,高约4mm;苞片三角形,背面有疣状突起,有灰黄色绒毛;坚果矩圆形至近球形,顶部平截,下陷,直径0.9~1.2cm,长1.1~1.3cm,露出壳斗部分有灰色细绒毛,果脐略突起。

花期2~3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54页.图908)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200~2600m处。产于云南和四川。

。【药性】:

性味 《新华本草纲要》:“茎干内皮:味涩、微苦,性微温。”

功效 止咳,定喘。

主治 感冒,哮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上一篇:黄根 下一篇:黄疸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