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鹿衔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811页(1147字)
【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概况】:
异名 竹叶兰(《贵州药用植物目录》),竹叶参、花竹叶(云南),黄竹参,细竹蒿草(贵州),土三七(丽江),观音草(广西)。
基源 为鸭跖草科水竹叶属植物紫背鹿衔草的全草。
原植物 紫背鹿衔草Murdannia divergens(C.B.Clarke)Bruckn.(Aneilema divergens C.B.Clarke)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载:“紫背鹿衔草生昆明山石间,如初生竹叶细长,茎紫,微有毛,初生叶背亦紫,得湿而活,人家屋瓦上多种之。夏、秋间,鞘端叶际作扁苞,如水竹叶,中开三圆瓣碧兰花。绒心一簇,长1~1.5cm,正如翦缯绡为之。
上缀黄点,耐久不敛。藓花苔秀稻,长件阶除,秋雨萧条,稍堪恰笑。
”描述及附图属本品。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中部纺锤形加粗。茎膨大,疏被毛。单叶互生;叶鞘长约2cm,被一列柔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5~15cm,宽1~2.5c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全缘,上面被白长毛,下面无毛。聚伞花序多数,对生或轮生,组成顶生圆锥花序;总苞片卵形至披针形;苞片卵形;花梗挺直,长3~7mm;萼片3枚,浅舟形,长约7mm;花瓣3枚,紫色,倒卵圆形,长约1cm;能育雄蕊3枚,全部花丝有紫色绵毛。
蒴果倒卵状三棱形,长约6mm,顶端突尖,瓣裂;种子多数,灰黑色。花果期7~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339页.图7627)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及林缘。
分布于中国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老挝、越南北部也有。
。【药性】:性味 ①《新华本草纲要》:“全株:甘、微苦,平。”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根:甘、微苦,平。”
功效 清肺解毒。根:补肺、健脾、益肾。
主治 ①《新华本草纲要》:“气虚咳嗽,头晕耳鸣,吐血,外伤骨折。”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根:补肺肾,镇咳。治气虚头晕耳鸣,虚咳。
” ③《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根:健脾,止血,接骨。治吐血,骨折,病后饮食不香。
” ④《贵州药用植物目录》:“全株:解毒,清肺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炖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