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832页(1447字)
【名称出处】:《中国药用植物志》
【概况】:
异名 旱仙桃草(《中国药用植物志》),仙牛桃、金牛草(陕西)、清明花(贵州),小一口血(《四川中药志》),喉痹草(浙江),佛顶珠(《草本便方》)。
基源 为报春花科点地梅属植物点地梅的全草或果实。
原植物 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Lour.)Merr.
形态 一或二年生无茎草本。
全株被节状的细柔毛。
叶通常10~30片基生,圆形至心状圆形,直径5~15mm,边缘具三角状裂齿;叶柄长1~2cm。花葶直立,通常数条由基部抽出,高5~12cm;伞形花序有4~15朵花;苞片卵形至披针形,长4~7mm花梗长2~3.5cm;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长2~3mm,有明显的纵脉3~6条;花冠白色,漏斗状,稍长于萼,直径4~6mm,5裂,裂片约与花冠筒等长;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中部,长约1.5mm;子房球形,花柱极短。蒴果近球形,直径约4mm,顶端5瓣裂,裂瓣膜质,白色。
花期2~4月;果期5~6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9卷.1分册.159页.图版40)
生境与分布 生于草地、路旁、牧场上。
中国广泛分布。。【生药】:
采集 清明前后采收全草,晒干。
【药性】:
性味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辛,寒。” ②《贵阳民间药草》:“辛、甘,微寒。”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 咽喉肿痛,口疮,赤眼,偏、正头痛,牙痛,风湿,哮喘,淋、浊、崩、带,疮,跌打,烫伤。
①《分类草药性》:“治蛇伤,诸淋,涂火疔疮,泡酒扫毒除肿。” ②《中国药用植物志》:“治喉痛,跌打损伤。”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偏正头痛,牙痛。”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扁桃体炎,咽喉炎,口腔炎,急性结膜炎,跌打损伤。” ⑤《四川中药志》:“治遗精,崩症及寒湿带下而虚弱者。” ⑥《贵阳民间方药集》:“新鲜果实液汁点眼,可治眼热,去眼翳;全草,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外治蛇咬伤,汤火伤,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捣敷或研末掺。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贵阳民间药草》:“治跌打损伤或久坐腰酸腰痛:佛顶珠30g,仙桃草15g,乱头发3g。泡酒250g,每日2次,每次服量不超过30g。” ②《贵阳民间药草》:“治五淋白浊:佛顶珠30g,苦竹30g,白糖30g。加水300ml,煎汤200ml,分3次服。”
单方应用 ①《贵阳民间药草》:“治咽喉肿痛,白口疮:佛顶珠为极细末,吹在患处。” ②《贵阳民间药草》:“活咯血:佛顶珠9g,炕干研末兑酒吞服。” ③《贵州草药》:“治风湿关节痛:佛顶珠15g。水煎服。” ④《云南中草药》:“治哮喘:鲜天星草30~60g。水煎服。” ⑤《上海常用中草药》:“治偏正头痛、牙痛、风火赤眼:点地梅9~30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