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山红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891页(1061字)

【名称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概况】:

异名 暴牙郎、秤杆菜(《贵州民间药物》),满山红、三叶藤(《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 为野牡丹科尖子木属植物尖子木的全株。

原植物 尖子木Oxyspora paniculata(D.Don)DC.(Arthrostemma paniculatum D.Don)

形态 直立灌木,高0.6~1.7m;幼枝有褐色秕糠状星状毛。

叶对生,卵形狭椭圆状卵形,长13~20cm,宽6~13cm,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牙齿,有7条纵主脉及许多并行的明显的横支脉,叶下面脉上多少有毛;叶柄长2~4cm,有毛。圆锥花序顶生,有褐色秕糠状星状毛;苞片小;花两性,红色;萼筒长6~7mm,疏生觼糠状星状毛,顶端有4齿;花瓣4,倒卵形,长7mm,易脱落;雄蕊8,花药顶端单孔开裂,二型,4枚较大,紫色,长1.2cm,基部2裂,药隔在基部向后有短距;子房下位,4室。蒴果室背开裂,纺锤形,长6~8mm,有棱,无毛;种子多数,近三角状披针形。(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004页.图3738)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疏林下、灌丛中湿润的地方。

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全株或根。

【药性】:

性味 ①《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甘、微涩。”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微涩,平。”

主治 ①《贵州民间药物》:“解热毒。”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疥疮,毒疮。”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痢疾、疔疮,腹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痢疾:遍山红根或叶30g。水煎服。” ②《贵州民间药物》:“治腹泻:遍山红全草30g。水煎服。” ③《贵州民间药物》:“治疔疮:遍山红嫩叶,捣烂,敷患处;并用遍山红根30g。水煎服。” ④《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疥疮,毒疮:遍山红15~30g,水煎服。”

上一篇:窝儿七 下一篇:遍地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