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血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3125页(749字)

【名称出处】:《唐本草》

【概况】:

基源 为鲤科鲤属动物鲤的血。

原动物 鲤鱼Cyprinus(Cyprinus)carpio Linnaeus

余项参见“鲤”条。

【化学】:

鲤鱼血内主含血红蛋白、血清蛋白、Na+、Ca2+、K+、Cl[1];但其组成,因季节、营养情况等而有差异2~4];幼鲤的血红蛋白,冬季较春季为低[3]

在冬季,饥饿时的血清蛋白减少,如长期饥饿,可减少到1.98%~2.0%[1]。血清蛋白含清蛋白和α-、β-、γ-球蛋白,在电泳时,α-球蛋白有4个区分,β-球蛋白有2个区分,γ-球蛋白有1个区分[2]。在3月中性成熟时,血中Na+、Cl量,雄者多于雌者,而K+、Ca2+及总蛋白质则雌者多于雄者[5]

参考文献 [1] 万德年,吴家荣.药用动物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78 [2] CA 1958;52:4871e [3] CA 1961;55:8679e [4] CA 1964;60:3322h [5] CA 1935;29:59299

【药性】:

主治 《唐本草》:“(涂)小儿丹肿及疮。”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吉林中草药》:“治口眼歪斜:鲤鱼血、白糖各等份分,搅匀后涂之,向左歪涂右,向右歪涂左。” ②《民间方》:“治肺炎:鲜鲤鱼血饮服,1日1~2次,病人体温下降到正常温度为止。小儿禁服。”

上一篇:鲤鱼皮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