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3269页(1136字)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基源 为禾本科稻属植物糯稻的颖果被包有外稃与内稃,在禾本科植物中通称小花,在一般通称之为糯稻,通常亦称其全株为糯稻。

原植物 糯稻Oryza sativa L.var.glutinosa Matsum.

历史 明李时珍《纲目》曰:“糯稻,南方水田多种之,其性粘,可以酿酒,可以为粢,可以蒸糕,可以熬饧,可以炒食,其类也多”所述符合本变种。

形态 本变种的主要特征为米性很粘。

余项参见“再生稻”条。

。【化学】:

稻草含有多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及水稻醇(Oryzahol);果实(颖果)包括种子,有花生酸、山萮酸、木醋酸、油酸、维生素E、角质花青素-3-李糖葡萄糖甙(Keracyanin-3-Rhamnoglucoside)、菊胺(Chrysanthemin)、樱草灵(primulin);种子皮(米糠)含碳水化合物约40%,蛋白质约10%,脂肪油约15%,植物酸约8%,另有尿嘧啶、对氨基苯甲酸、己醛、维生素B1B6及谷甾醇等。余参见糯米及糯稻根须。

参考文献 中国科学院江苏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15

【药性】:

性味 ①《食物本草》:“糯稻秆:味辛、甘,热。” ②广西医药研究所《药用植物名录》:“药用全株。味甘,性平。

功效 茎、叶:温中止泻,消积,化痰。

主治 《食物本草》:“糯稻秆治黄疸如金,煮汁浸之;烧灰,治坠扑伤损。烧灰浸水饮,止消渴。淋汁,浸肠痔。”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梅花汤(《三因方》)治三消渴利:糯谷(旋炒作爆蓬)、桑根白皮(厚者,切细)等份。

每用30g,加水500ml,煮取250ml,渴则饮,不拘时。 ②《经验良方》:“治下痢禁口:糯谷200g,炒出白花,去壳,用姜汁拌湿,再炒为末,每服10g,汤下,日3服。” ③《中华食物疗法大全》:“用于脾虚气弱,卫外不固所致的慢性荨麻疹或自汗不止等症:糯谷(连壳)60g。放入铁碗中,文火烤至糯谷开花,然后加清水适量,放瓦盅内隔水炖服(可加食盐少许)。每日1次,连服3~5日。”

上一篇:糯米藤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