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榴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228页(1136字)
【名称出处】:《广西本草选编》
【概况】:
异名 猪肚簕、假石榴(《广西本草选编》),刺子、山蒲桃(广州),刺榴(广东潮州)。
基源 为茜草科山黄皮属植物山石榴的鲜根、叶、果。山黄皮属全世界有200~300种,中国约18种。
原植物 山石榴Randia spinosa(Thunb.)Poir.[Gardenia spinosa Thunb.;Randia dumetorum(Retz.)Lam.]
形态 有刺灌木或小乔木,高1~10m,有时攀缘状。嫩枝有时有疏毛,刺腋生,成对,粗壮,长1~5cm。叶纸质或近革质,对生或簇生于抑发的短侧枝上,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少为卵形或匙形,长1.8~11.5cm,宽1~5.7cm,顶端钝或急尖,尖端常钝而有小凸尖,基部楔形或下延,两面无毛或有糙伏毛,或沿中脉和侧脉有疏粗毛,下面脉腋内常有短束毛,边缘常有短缘毛,侧脉纤细,4~7对;叶柄长2~8mm,有疏柔毛或无毛;托叶膜质,卵形,长3~4mm,顶端芒尖,脱落。花白色或淡黄色,单生或2~3朵簇生于短侧枝的顶部;花梗长2~5mm,被长柔毛;萼管钟形或卵形,外面被长柔毛,萼裂片5,广椭圆形,外面被长柔毛,花冠钟状,外面被绢毛,喉部有疏柔毛,花冠裂片5,卵形或卵状长圆形;花药仲出;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多颗,花柱长约4mm,柱头纺锤形。浆果大,球形,直径2~4cm,无毛或稍有疏毛,顶有宿存萼,果皮常厚。种子多数。
花期3~6月,果期5月-翌年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237页.图5887)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30~1600m的旷野、丘陵、山坡、山谷沟边的林中或灌丛中。分布于江西、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孟加拉、尼泊尔、锡金、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东非洲热带地区均有分布。
。【药性】:
性味 苦、涩,凉。
有毒。
功效 散瘀消肿。
主治 跌打瘀肿,外伤出血,山蚂蝗叮咬,皮肤疥疮。
①《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全草治外伤肿大,并为呕吐药。” ②《云南药用植物名录》:“根:用于跌打损伤。叶、果实:驱蚂蝗。
”
用法用量 外用:根,捣烂酒炒敷;叶捣敷;果,研粉撒,或煎汤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