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姜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251页(2524字)
【名称出处】:《本草经集注》
【概况】:
异名 美草(《本草经集注》),箭杆风(《草木便方》),九姜连、鸡爪莲(江西),九节莲(四川)。
基源 为姜科山姜属植物山姜的根状茎或全草。山姜属全世界约250种;中国约有46种,2变种。
原植物 山姜Alpinia japonica(Thunb.)Miq.(Globba japonica Thunb.)
历史 山姜始载于《本草经集注》。据《本草拾遗》载:“山姜根及苗,并如姜而大,作樟木臭。”《图经本草》载:“山姜出九真交趾,今闽广皆有之。”该书又引刘恂岭表录异云山姜“茎叶皆姜也,但根不堪食,亦与豆蔻花相似,而微小耳。花生叶间,作穗如麦粒,嫩红色。”又《纲目》载:“山姜生南方,叶似姜,花赤色甚辛,子似草豆蔻,根似杜若及高良姜。”综上所述,均近似本种。
惟《植物名实图考》所载之山姜及其附图为姜属植物。
形态 植株高35~70cm。具横生、分枝的根茎。
叶片通常2~5片,叶片披针形,倒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长25~40cm,宽4~7cm,两端渐尖,顶端具小尖头,两面,特别是叶背被短柔毛,近无柄至具长达2cm的叶柄;叶舌2裂,长约2mm,被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长15~30cm,花序轴密生绒毛;总苞片披针形,长约9cm,开花时脱落;小苞片极小,早落;花通常2朵聚生,在2朵花之间常有退化的小花残迹可见;小花梗长约2mm;花萼棒状,长1~1.2cm,被短柔毛,顶端3齿裂;花冠管长约1cm,被小疏柔毛;花冠裂片长圆形,长约1cm,外被绒毛,后方的一枚兜状;侧生退化雄蕊线形,长约5mm;唇瓣卵形,宽约6mm,白色而具红色脉纹,顶端2裂,边缘具不整齐缺刻;雄蕊长1.2~1.4cm;子房密被柔毛。果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1.5cm,被短柔毛,熟时橙红色,顶有宿存的萼筒;种子多角形,长约5mm,径约3mm,有樟脑味。花期4~8月,果期7~12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595页.图8019)
生境与分布 生于林下荫湿处。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浙江、福建、台湾。。【生药】:
栽培 宜在温暖湿润环境和肥沃疏松的砂质壤中种植。
用分株繁殖。在4月上、中旬,结合采挖将老株分成数蔸,每蔸留有4~6根地上茎,然后按行株距50×33cm开穴栽种,深约16cm,每穴栽1蔸。
栽后覆土踩紧,浇水。
返青成活后,注意中耕除草与肥、水管理。
每年春、夏两季各追施人畜粪水1次,秋季可施土杂堆肥,施后培土。
采集 在栽种2~3年后的3~4月采挖,洗净,晒干。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根茎主要含倍半萜类,有3α、4α-氧化沉香呋喃(3α,4α-Oxidoagarofuran)、3β,4β-氧化沉香呋喃、4-羟基-二氢沉香呋喃(4-Hdroxy-dihydroagarofuran)[1]、α-沉香呋喃(α-Agarofuran)、Hanalpinol、Fruropelargone A、Furopelargone B[2]以及β-桉叶醇(β-Eudesmol)[1];此外,尚含有Cr,Mn,Fe,Ni,Cu,Zn,Cd,Pb等微量元素[3]。
参考文献 [1] Chem Pharm Bull 1980;28(2):681 [2] Chem Pharm Bull 1985;33(5):20223 [3] 生药学杂志(日) 1980;34(2):155
【药理】:
本品水溶液0.5g/kg能降低小鼠肠管推进性运动,抑制豚鼠小肠收缩,用2.5%山姜热浸液5ml/kgig能显着降低大鼠游离盐酸和总酸度。
参考文献 福建中医药 1985;16(1):44
【药性】:
性味 辛,温。
①《本草拾遗》:“辛,温。” ②《纲目》:“辛,热。”
功效 温中,理气止痛,祛风通络。
主治 脘腹冷痛,风湿筋骨疼痛,牙痛,劳伤吐血,跌损瘀滞,月经不调。 ①《本草经集注》:“腹中冷痛,煮服甚效。” ②《本草拾遗》:“去恶气,温中。治中恶霍乱,心腹冷痛,功用如姜。” ③《草木便方》:“解大毒,行血消瘀,透筋骨。治风湿四肢麻木,煎服;中风顽痹,煎汤洗。” ④《峨眉药用植物》:“治无名肿毒。” ⑤《贵州民间药草》:“根茎和叶:温肺,散寒,止咳。” ⑥《四川中药志》:“根茎:治劳伤吐血,跌损瘀血停滞,月经不调。” ⑦《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通络,理气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牙痛,胃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贵阳民间药草》:“治劳伤吐血:“九姜连(童便泡七日,取出阴干用)9g,一口血9g,山高粱9g。泡酒250g,每服酒30g。” ②《贵阳民间药草》:“治久咳:九姜连根(石灰水泡1天,用淘米水和清水洗净,蒸熟,晒干)6g,白芷6g,追风伞6g。泡酒500g,每服30g。”
食疗 《贵阳民间药草》:“治虚弱咳嗽:九姜连9g。大鹅儿肠9g,炖肉吃。或用九姜连粉末30g。
核桃仁30g,加蜂糖60g,混匀,蒸熟,制成龙眼大的丸子,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