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豆瓣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480页(1503字)
【名称出处】:《云南药用植物名录》
【概况】:
异名 水苋菜(《草木便方》),肉矮陀陀(《贵州民间药物》)。
基源 为千屈菜科节节菜属植物圆叶节节菜的全草。节节菜属全世界约50种,中国约6种。
原植物 圆叶节节菜Rotala rotundifolia(Buch.-Ham.ex Roxb.)Koehne(Ammannia rotundifolia Buch._Ham.ex Roxb.),又名假桑于、禾虾菜(广东)、水松叶(江苏)。
形态 一年生草本,各部无毛。
根茎细长匍匐,高10~30cm,通常紫色。叶对生,圆形,较少为倒卵状椭圆形,长5~10(~20)mm,宽3.5~15mm,无柄或具短柄。花很小,长约2mm,两性,长1.5~2.5mm,单生于苞片内,组成1~5(~7)个顶生稠密的穗状花序;苞片叶状,卵形或阔卵形,约与花等长,小苞片2,钻形,约与萼筒等长;花萼宽钟形,膜质,半透明,长1~1.5mm,顶端具4齿,三角形;花瓣4,倒卵形,淡紫色,长1.5~2mm,长约为萼齿的二倍;雄蕊4;子房上位。蒴果椭圆形,长约2mm,表面具横纹。
花期4月,果期6~7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975页,图3679)
生境与分布 水田、池沼及湿地。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日本、越南至印度也分布。
。【化学】:
含酚类、氨基酸黄酮甙。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89
【药性】:
性味 甘、淡,凉。
①《陆川本草》:“甘,寒。” ②《南宁市药物志》:“淡,凉。” ③《四川中药志》:“涩,凉。”
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 热痢,水臌,淋病,痛经,痔疮,牙龈肿痛,痈肿疮毒。 ①《草木便方》:“利湿,清热,消痈肿,解热毒,一切火毒。治汤火伤,淋病,痢疾,痔肿。” ②《贵阳民间药草》:“治咳嗽,水臌病。” ③《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通便,消肿。治牙龈肿痛,痈毒。
”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肺热咳嗽,痢疾,黄疸性肝炎,尿路感染;外用治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四川中药志》:“治尿路感染:水苋菜30g,车前草30g,银花藤30g,牛耳大黄30g。水煎服。” ②《四川中药志》:“治急性肝炎:水苋菜30g,金钱草30g,玉米须30g,红枣30g。水煎服。” ③《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月经不调、痛经:水豆瓣、茜草、益母草各适量,煎汤服。” ④《贵阳民间草药》:“治水臌病:水苋菜30g,石菖蒲15g。煎水服。”
单方应用 ①《贵州草药》:“治咳嗽:肉矮陀陀15g,煎水服。” ②《贵州草药》:“治水毒疮(手脚发热)肉矮陀陀煎水洗。”
食疗 《四川中药志》:“治牙龈肿痛:水苋菜30g,煮石膏豆腐250g,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