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白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541页(1479字)

【名称出处】:《中药大辞典》

【概况】:

异名 白杨、独摇、响杨(山东)。

基源 为杨柳科杨属植物毛白杨的树皮。杨属全世界约40种,中国约25种。

原植物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Populus pekinensis Henry; Populus glabrata Dode)

形态 乔木,高25~30m,胸径达1.5m,树干通直。树皮灰白色,老时深灰色,纵裂;小枝初有灰色毡毛,老枝红棕色或灰棕色,无毛;冬芽卵形,微有毡毛。长枝的叶革质,叶互生,三角状卵形或卵圆形,长10~15cm,宽8~12cm,先端渐尖或钝尖,基部心形或截形,有大腺体2枚,边缘有牙齿,下面密生灰色毡毛;叶柄长2.5~5.5cm;老树的叶有波状齿,下面稍有绒毛,短枝的叶较小,卵形或三角状卵形,葇荑花序,雌雄异株,先叶开放;雄花序长10~20cm,苞片卵圆形,尖裂,有长柔毛,雄蕊8;雌花序长4~7cm,子房椭圆形,柱头2裂,2扁平;果序长10~20cm,蒴果长卵形,2裂。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

果期4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351页.图701)

生境与分布 生于平原和低海拔丘陵。一般常见栽培。

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东及辽宁。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

【化学】:

树皮含皂甙、强心甙、黄酮甙、酚类、蛋白质、氨基酸[1]

附 叶中含白杨甙(Populin)、颤杨甙(Tremulo-idin)、水杨甙(Salicin)和苯甲酸[2,3]

参考文献 [1]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5 [2]中草药 1987;18(3):9 [3]中药通报 1988;13(4):36

【药理】:

树皮醇提取物100%溶液给ig,有一定祛痰作用(酚红法)。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枯草杆菌(平板法),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福氏痢疾杆菌有较明显作用(纸碟法),24h内杀死福氏痢疾杆菌的有效浓度为1∶8(试管法)。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40

【药性】:

性味 苦、甘,寒。

功效 祛痰利湿。

主治 咳嗽痰喘。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利湿。主治赤白痢疾,日久不止,淋浊白带,急性肝炎,支气管炎,肺炎。

驱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外用:杨根皮捣敷脐部。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山东昌潍地区攻克老年慢性气管炎资料选编》:“治疗慢性气管炎:鲜白杨树皮60g,加水煎沸半小时后,加入鲜蛤蟆草60g,再煎15分钟,滤出药液,渣再加水煎沸15分钟。两次煎液合并,分早晚2次服,10天为1疗程。”

上一篇:毛叶番荔枝 下一篇:毛冬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