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指甲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695页(2292字)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

异名 垂盆草(通称),牙半枝莲(江苏),肝炎草(山东)。

基源 为景天科景天属植物垂盆草的全草。

原植物 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Sedum sarmentosum Bunge f.major Diels;Sedum kouyangense Lévl.et Vant.),又名狗牙瓣、石头菜(《秦岭植物志》),卧茎景天(《东北植物检索表》),白蜈蚣、狗牙齿(《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瓜子莲(广西)。

形态 多年生肉质草本。不育枝匍匐生根,结实枝直立,长10~25cm。3叶轮生,叶片倒披针形至长圆形,长15~25mm,宽3~6mm,基部渐狭,有距,全缘,顶端急尖。聚伞花序疏松,常3~5枝,花无梗;萼片5,阔披针形至长圆形,长3.5~5mm,顶端稍钝;花瓣5,淡黄色至黄色,披针形至长圆形,长5~8mm,顶端外侧有长尖头;雄蕊10,短于花瓣;心皮5,稍开展。

种子细小,卵圆形,无翅,花期5~6月,果期7~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90页.图1909)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山坡阳处或石上,亦有栽培。

分布于华东及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

日本、朝鲜也有分布。。【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或鲜用。

药材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

鉴别 全草稍卷缩。

根细短。

茎细弱,光滑,长4~8cm,直径1~2mm,表面棕绿色,有稍外凸棕褐色的环状茎节,偶有不定根残留;质较韧或脆,断面中心淡黄色。

叶轮生,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倒披针形至长圆形,长1.5cm,宽约4rnm,先端尖,基部渐狭,全缘。有的带花,聚伞状花序顶生,小花黄白色。

气微,味微苦。以身干、色绿褐、无杂质者为佳。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杂质,切段,干燥。

贮藏 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化学】:

含垂盆草甙[1]、消旋甲基异石榴皮碱(d1-Methyliso-pelletierine)、二氢异石榴皮碱(Didhydroiso-pelletierine)、N-甲基-2-β-羟基丙基哌啶等生物碱,果糖、蔗糖及景天庚糖等糖类,此外还含有3-甲酰-4-羟基-2H-吡喃[2,3]

参考文献 [1] 科学通报1979;24:431 [2]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608 [3] 福建药物志.第1册.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60

【药性】:

性味 甘、淡,凉。

①《纲目拾遗》:“寒”。 ②《四川中药志》:“甘、淡,凉。”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微酸,凉。”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排脓。

主治 咽喉肿痛,肝炎,热淋,痈肿,水火烫伤,、虫咬伤。 ①《纲目拾遗》:“消痈肿。治湿郁水肿。治诸毒及汤烙伤,痈,虫蛇螫咬。

” ②《天宝本草》:“利小便,敷火疮肿痛,汤火症;退湿热,兼治淋症。” ③《四川中药志》:“治喉头红肿,消痈肿,敷蛇伤及足生眼。” ④《贵州植物药调查》:“活血,止痛,清热,消肿,接骨,治劳伤咳嗽。”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肝炎,痢疾;外用治烧烫伤,痈肿疮疡,带状疱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垂盆草片(《中草药学》)治急性、慢性肝炎,降低转氨酶指数有效:垂盆草干浸膏粉340g,淀粉9g,硬脂酸镁3.1g。

制成1000片,每次3~4片,每日3次。 ②复方垂盆草糖浆(《中草药学》)治慢性迁延性肝炎,对谷丙转氨酶长期不正常者有一定疗效:鲜垂盆草125g,紫金32g,蔗糖30g,苯甲酸钠0.5g,制成100ml。

每次50ml,每日2次,15天为1疗程。

单方应用 ①《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水火烫伤,痈肿疮疡,毒蛇咬伤:鲜垂盆草30~120g,洗净,捣汁服。另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喉头肿痛:鲜垂盆草捣汁250ml,加烧酒少许含漱5~10分钟,每日3~4次。”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口腔溃疡:鲜狗牙半支莲捣烂绞汁250ml,含漱5~10分钟,每日3~4次。”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蜂窝组织炎,乳腺炎,阑尾炎,肺脓疡,痈疖,蛇、虫咬伤:鲜狗牙半支莲全草60~120g,洗净捣烂加面粉少许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或隔日1次(如脓肿已溃,中间留一小孔排脓)。

同时用鲜狗牙半支莲30~60g捣烂绞汁冲服(肺脓疡加冬瓜仁、苡仁、腥草同煎服;阑尾炎则去鱼腥草,再加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同煎服)。”

上一篇:石刷把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