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736页(1072字)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图说》

【概况】:

异名 桂圆核仁(《纲目拾遗》)

基源 为无患子科眼属植物龙眼的种子。

原植物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Euphoria longana(Lour.)Steud.;Nephelium longan Camb)

余项参见“龙眼肉”条

【药性】:

性味 涩,平。

①《泉州本草》:“涩。”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微苦、涩,平。”

功效 止血,止痛,行气,化湿。

主治 外伤出血,疝气,瘰疬,疥癣,湿疮。 ①《滇南本草图说》:“治瘿疾。” ②《医学入门》:“烧烟熏鼻,治流涕不止。” ③《纲目》:“治狐臭,龙眼核6枚同胡椒2~7枚研,遇汗出即擦之。” ④《本草再新》:“治瘰疬,消肿排脓拔毒。并治目疾。” ⑤《岭南采药录》:“疗疝气,敷疮癣,又止金疮出血。”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胃痛,烧烫伤,刀伤出血,疝气痛;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

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或干撒。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偏坠散(《内经类编试效方》)治疝气偏坠,小肠气痛:荔枝核(炒)、龙眼核(炒)、小茴香(炒)各等份,为细末,空腹服3g,用升麻3g,水酒煮,送下。

单方应用 ①骊珠散(《重庆堂随笔》)治刀刃跌打诸伤,止血定痛:龙眼核(适量),研敷。 ②《高世元传世方》:“治一切疮疥:龙眼核煅存性,麻油调敷。” ③《医方集听》:“治癣:龙眼核,去外黑壳,用内核,米醋磨涂。” ④《黄贩翁医抄》:“治脑漏:广东龙眼核,入铜炉内烧烟起,将筒熏入鼻孔内。” ⑤《纲目拾遗》:“治小便不通:龙眼核,去外黑壳,打碎,水煎服。如通后欲脱者,以圆肉汤饮之。

”。【医药家论述】:

《纲目拾遗》:“张觐斋云,桂圆核仁,凡人家有小子女者,不可不备,遇面上或磕伤及金刃伤,以此敷之,定疼止血生肌,愈后无瘢;若伤鬓发际,愈后更能生发,不比它药,愈后不长发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