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869页(1704字)

【名称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概况】:

异名 大发汗、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云南中草药选》)。

基源 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滇桂崖豆藤的根或叶。崖豆藤属全世界约200种,中国约40种。

原植物 滇桂崖豆藤Millettia bonatiana Pamp.

形态 藤本,长达10m。小枝密被黄色茸毛。羽状复叶,长25~30cm.叶柄长2~3cm;小叶5~6对,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嫩叶两面密被丝状茸毛,老时近无毛,侧脉5~6对。总状花序腋生,长8~12cm;花淡紫色或绿色,长约2.5cm,花冠绿色;苞片披针形至锥尖状;长约0.6cm,早落;小苞片甚小,生于花梗上端;花长约2.5cm,单生节上,花梗长约1cm;花萼钟状,长约1.2cm,宽约0.6cm,密被绢毛,萼齿三角形,渐尖,下方1枚最长,长约0.5cm,上方2枚近合生;花冠淡紫色,旗瓣密被黄色绢毛,长卵圆形,先端微凹,基部钝圆,瓣柄长约0.4cm;翼瓣长圆状镰形,基部有耳呈尾钩状,骨瓣镰状;二体雄蕊;子房线形,有柄,密被绢毛;花柱上弯,柱头头状;胚珠1.8cm.扁平,先端4~6荚果线状长圆形,长10~11cm,宽约1.8cm,扁平,先端截,基部渐狭;果颈长约1cm,密被灰褐色绒毛;果瓣革质,二瓣裂。

种子4,褐色,扁圆形,径约1.1cm。花期4~6月,果期6~10月。

(图见《云南中草药选》图2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约1500m的溪谷、灌丛中。分布于广西、云南。。【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切碎,晒干。

【药性】:

性味 辛,温。

有毒。 ①《云南中草药选》:“淡、辛,温,有毒。” ②《昆明民间常用中草药》:“苦、辛,热,有毒。” ③《云南中草药》:“苦、微咸,热,有毒。”

功效 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活血,止血。

主治 风寒感冒,风湿疼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腰痛,闭经,跌打损伤,劳伤,外伤出血。 ①《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止血,发散,解表。”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发汗解表,除湿,利筋骨。感冒无汗,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等症。” ③《云南中草药》:“止血,接骨,发汗,祛风。” ④《云南药用植物名录》:“全株止血接骨,发汗祛风。根治跌打劳伤,风湿疼痛,腰痛,闭经,感冒风寒,泡酒服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叶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0.3~0.6g;研末或浸酒。外用:叶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不宜过量眼用,孕妇忌服。 ①《云南中草药选》:“服大发汗过量可致汗出不止,四肢发凉,抖颤,以致引起虚脱。饮冷开水约500ml左右或冷稀饭1碗可解。” ②《昆明民间常用中草药》:“大发汗内服必需炮制。如发汗过多,可服冰糖水解。

” ③《中药大辞典》:“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云南中草药》:“治闭经:大发汗1.5g,红花6g,知母6g,血藤9g,香石藤9g,星宿花15g,泡酒500g,加红糖少许。浸泡3天,每次5ml。”

单方应用 ①《云南中草药》:“治跌打损伤,闭经,感冒风寒:大发汗根0.3~0.6g,水煎服或研末每服0.15g。” ②《云南中草药》:“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大发汗根6g,配伍泡酒,每次服5ml。” ③《云南中草药》:“治外伤出血:大发汁叶,捣烂外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