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925页(2222字)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基源 为葫芦科丝瓜属植物丝瓜的茎叶。

原植物 丝瓜Luffa cylindrica(L.)Roem

余项参见“丝瓜”条。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取,晒干或阴干。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

含丝瓜皂甙(Lucyoside)A、B、C、D、E、F、G、H、I和人参皂甙Re、Rg1[1,2]

参考文献 [1] 药学杂志(日) 1984;104(3):246 [2] 药学杂志(日) 1985;105(9):834

【药理】:

①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煎剂、鲜汁、藤和叶的甲醇提取物(L13)对二氧化硫或氨水引起的小咳嗽都有一定的止咳作用[1,2]

麻醉犬ig丝瓜藤煎剂5g/kg,对呼吸道粘液分泌量无明显影响。而小鼠ig丝瓜藤和叶的甲醇提取物(L13及L14),有明显增加呼吸道排泌酚红的作用[1]。豚鼠ip丝瓜藤煎剂10g/kg,对组胺至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2]。 ②抗菌、抗病毒作用 丝瓜藤粉煎剂与乙醇浸剂对呼吸道常见细菌和流感杆菌,甲型、乙型链球菌,卡他球菌等有较弱的抑制作用,对肺炎球菌作用稍强。

但鲜汁无抑菌作用[1,2]

丝瓜藤提取物对小鼠感染乙脑病毒的死亡有明显预防作用,感染病毒后给药,作用减低;对组织培养细胞感染滤泡性口腔炎病毒也有明显预防作用。

并证明该提取物一种对RNase有部分对耐受性,对热(100℃,45分钟)不稳定的干扰素诱生剂[3]

毒性 大鼠每天ig丝瓜藤煎剂10g/kg,共14d,对体重、体温、心电图及肝、肾、心、肺等内脏均无明显影响。犬ig 5g/kg,肝功能未见异常[1,4]

参考文献 [1] 防治气管炎科研资料 1972;(2):11 [2] 中草药通讯 1971;(2):11 [3]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421 [4] 科研资料(气管炎专集),1971:11

【药性】:

性味 甘,平。

①《本草求原》:“甘,微寒,小毒。” ②《天津中草药》:“甘,平。” ③《福建药物志》:“凉,甘。”

归经 《本草再新》:“入心、脾、肾三经。”

功效 通经活络,化痰止咳。

主治 腰痛,四肢麻木,月经不调,急、慢性气管炎,咳嗽,哮喘,鼻炎,牙痛,牙宣,汤火伤。 ①《纲目》:“藤及根,治齿,脑漏,杀虫解毒。” ②《本草求原》:“和血脉,治筋络,滋水,止阴痛,补中健脾,消水肿。治血枯少,腰膝四肢麻木,产后惊风,调经。” ③《岭南采药录》:“解暑热。” ④《浙南本草新编》:“清热化痰。治急、慢性气管炎,咳嗽。

藤汁,外用涂于汤、火伤创面。”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通经活络,止咳化痰。治腰痛,咳嗽,鼻炎,支气管炎。” ⑥《中药大辞典》:“舒筋,活血,健脾,杀虫。治腰膝四肢麻木,月经不调,水肿,齿,鼻渊,牙宣。” ⑦《福建药物志》:“治鼻渊,小儿高热惊厥,牙痛。” ⑧《湖北中草药志》:“治哮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或烧存性研末。

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搐鼻。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中国民间实用医方》:“治湿热腰痛:丝瓜藤30g,车前草30g,杖15g,黄柏10g。水煎服,每日1剂。”

单方应用 ①《医学正传》:“治鼻中时时流臭黄水,甚至时有头痛:丝瓜藤近根10~17cm,烧存性为细末,酒调服之。” ②《海上妙方》:“治牙宣露痛:经瓜藤阴干,临时火煅存性,研搽。” ③《湖北中草药志》:“治哮喘:丝瓜藤(经霜最好)30g。水煎服。” ④《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治全身筋骨痛:霜白丝瓜藤500~1000g,切段文火焙焦,加工过箩成细末,每日3次,每次服2~3g,红糖水冲服。” ⑤《防治慢性气管炎科研资料》1972;(2):“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干丝瓜藤90~240g,两次煎液合并浓缩至100~150ml,每次50~100ml,日2~3次,10天为1疗程;或丝瓜藤提取物:L13每日量1,2g,L14每日量400rng,均分2次服,10天为1疗程。” ⑥江西医药 1963;(12):“治萎缩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用丝瓜根及近根1~12m之藤煎服,每次9g,日服1次。”

食疗 江西医药 1963;(12):“治萎缩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丝瓜根藤45g(以新鲜者为佳)和瘦肉煎汤服,5次为1疗程。”

上一篇:丝瓜蒂 下一篇:丝带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