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皮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989页(2325字)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西瓜青(《摄生众妙方》),西瓜翠衣(《临证指南医案》),西瓜翠(《药材资料汇编》)。

基源 为葫芦科西瓜属植物西瓜的外果皮。

原植物 西瓜Citrullus lanatus(Thunb.)Matsum et Nakai(Citrullus vulgannn chrad.)

余项参见“西瓜”条。。

【生药】:

采集 夏季收集西瓜皮,削去内层柔软部分,洗净,晒干。

也有将外面青皮削去,仅取其中间部分者。药材中国各地均产。

鉴别

性状 果皮呈不规则的条状或片状,大小不一,边缘常向内卷曲,厚0,5~1cm;外表面黄绿色至黑棕色,有深绿色条纹,内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有网状筋脉(维管束)。

质脆,易折断。

除去外层青皮者,呈不规则的条块状,皱缩而常卷曲,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有明显皱纹及网状筋脉。气微,味淡。

以外皮青绿色、内皮近白色,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 粉末淡灰黄色,味淡。

①石细胞成片或数个成群,呈方形、长方形、类多角形或类长圆形,大小较均一,直径9~29μm,壁厚3~8μm,孔沟细密,层纹不明显。 ②木化薄壁细胞常与石细胞连结,呈类方形或圆多角形,与石细胞等大或稍大,壁厚约1.5μm,纹孔细小,常见数个纹孔相集成圆形纹孔域。 ③果皮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长方形外壁角质增厚,且呈脊状伸入至垂周壁,外被角质层;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9~70μm,垂周壁稍厚。有气孔,微凹陷,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直径18~22μm,副卫细胞4~5个。

④下皮细胞呈多角形,较表皮细胞稍大,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另可见果皮薄壁细胞及导管。(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212)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化学】:

含蜡质及糖[1]。鲜翠衣(mg/kg)含总糖12755.6、可滴定酸1214.11、蛋白质3383.6、鞣质297、N541.2、K413.6、Na50.6、Ca3.3、Mg4.6、Fe0.2、P3.3、Zn0.4、Mn0.04、B0.o4,总提取物约2%[2]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学.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091 [2] 中国中药杂志 1989;14(7)·43

【药性】:

性味 ①《纲目》:“甘,凉。” ②《饮片新参》:“淡、微苦,平。”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脾、胃二经。”

功效 清暑解热,止渴,利小便。

主治 暑热烦渴,小便短少,水肿,口舌生疮。 ①《丹溪心法》:“治口疮甚者,西瓜皮烧灰敷之。” ②《要药分剂》:“能解皮肤间热。” ③《本草再新》:“能化热除烦,去风利湿。” ④《随息居饮食谱》:“凉惊涤暑。” ⑤《饮片新参》:“清透暑热,养胃津。” ⑥《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剂。治肾炎浮肿,糖尿病,黄疸。并能解酒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或焙干研末。外用:烧存性研末撒。

使用注意 中寒湿盛者忌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炒栀子、黄连,治心火亢盛,烦躁不安,口舌生疮。

②配金银花、鲜荷叶,治小儿夏季热。 ③配银花、滑石,治暑热尿赤。 ④配白茅根、茵陈,治黄疸,水肿。 ⑤配西洋参、石斛,治暑热耗气伤津证。

方选和验方 ①《安徽中草药》:“治心热烦躁,口舌生疮:西瓜翠衣15g,炒栀子6g,赤芍9g,黄连、生甘草各4.5g。煎服。” ②《安徽中草药》:“治小儿夏季热:西瓜翠衣、金银花各15g,太子参9g,扁豆花、薄荷(后下)各6g。鲜荷叶半张,煎服。

”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糖尿病:西瓜皮、枸杞子各30g,党参9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①《湖北中草药志》:“治暑热烦渴:西瓜翠衣60g,水煎内服。” ②《千家妙方》:“治急性肾小球肾炎(湿热郁滞,水不疏泄):西瓜皮186g,白糖适量。取西瓜皮加水约800ml,煎至300ml,取液;其渣再煎200ml药液;混合,加入白糖,分4次1日服完。每日1剂,服药期间忌食盐。”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高血压:西瓜皮9~12g,决明子9g。煎汤服。” ④《安徽中草药》:“治风火牙痛:取经日晒夜露之西瓜皮适量研末,加少许冰片,搽痛牙处。” ⑤《山东中草药验方选》:“治Ⅰ°~Ⅱ°烧烫伤:西瓜皮500g,洗净、切片、晒干炒焦,研成细粉外用香油调涂患处,每日1次。”

食疗 ①《湖北中草药志》:“治高血压:西瓜皮500g,煎水当茶饮。” ②《福建药物志》:“治脱肛:西瓜皮50g,冰糖适量炖服。”

上一篇:西瓜子壳 下一篇:西瓜根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