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兰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625页(4850字)

【名称出处】:《本草再新》

【概况】:

异名 兰草(《本经》),大泽兰(《雷公炮炙论》),香水兰(《开宝本草》),省头草(《唐瑶经验方》),香草(《纲目》),醒头草(《得配本草》),针尾凤(《广东中药》)。

基源 为菊科泽兰属植物佩兰的茎叶。

原植物 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Eupatorium stoechadosmum Hance)

历史 佩兰为较常用中药,古称兰草,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佩兰之名首见于《本草再新》,兰草与泽兰古时曾有混用,《纲目》已指出:“兰草,泽兰一类二种也,俱生水旁下湿处,二月宿根生苗成丛,紫茎素枝,赤节绿叶,叶对生,有细齿,但以茎圆节长,而叶光有歧者为兰草;茎微方,节短而叶有毛者为泽兰……。”按《植物名实图考》附图来看古本草所指兰草,确为今之佩兰,与市售商品佩兰原植物相符。

泽兰原植物则系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Lycopus lucidus Turcz.var.hirtus Regel。

从中医临床应用看,为佩兰芳香化湿,泽兰活血祛瘀,因此佩兰与泽兰不应混淆使用。

《中国药典》1963年以来,历次版本,所收载佩兰原植物都是菊科泽兰属植物佩兰。

同属植物多须公Eupatorium chinense L.在浙江部分地区及近年北京时有充作佩兰用,(北京此商品系中国南方调入);林泽兰E.lindleyanumDC.在甘肃、山东、湖南及江苏南部一些地方,亦当佩兰使用,历史上江苏曾将其称尖佩兰销往上海;《西藏中草药》所载佩兰,原植物为大麻叶泽兰E.cannabinum L.实际是林泽兰,总之这些同属植物现都应区别应用。

本品曾在西汉王堆古墓中发现保存完好的瘦果及碎叶残片。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20cm。

根茎横走,淡红褐色。茎基常弯曲,上部直立,紫褐色,疏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叶对生,柄长0.7~1cm,茎中部叶片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2cm,宽1.5~2.5cm,顶端尖或长渐尖,基部狭,边缘有粗锯齿、3深裂至3全裂,两面光滑,无毛无腺点;茎叶向下或向下渐小。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顶及枝端组成复伞房花序,径3~6cm;总苞钟状,长6~7mm,总苞片2~3层,覆互状排列,紫红色,背面无毛无腺点,外层的短,卵状披针形,中内层的较长,长椭圆形,长约7mm,顶端钝;每头状花序有花5朵,全为管状,花冠白色或微带红色,无毛无腺点。瘦果长椭圆形,长3~4mm,具5棱,无毛无腺点;冠毛长约5mm,白色。

花果期7~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410页.图6234)

生境与分布 野生罕见,栽培居多,野生于路边、灌丛或山沟路旁。

分布于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日本和朝鲜也有分布。。【生药】:

栽培 宜温暖湿润气候,栽种于肥沃湿润的砂质壤土。

用根茎繁殖,春季或秋季将老蔸挖出,取白色粗状根茎作种,截成6~10cm长小段。按行距30~35cm开沟,深5~7cm,以株距12~15cm排放根茎,每亩用种量50kg。栽后覆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苗高10~13cm时,结合中耕除草,用人畜粪水追肥1次。

在收割头刀叶后,结合松土除草再行追肥。田间应保持湿润,促使茎叶繁茂。

采集 夏、秋采收,割取地上部分,除净泥土,阴干或用水洗净,捞出稍润,去根,切段,干燥即成。佩兰主产于河北、江苏、安徽、山东等地,以江苏产量较大。

鉴别

性状 茎圆柱形,长30~100cm,直径2~5mm,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有明显的节及纵棱线,节间长3~7cm,质脆,断面髓部白色或中空。

叶对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展平后,通常3裂,裂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表面绿褐色或暗绿色,无腺点。

气芳香,味微苦。以质嫩、叶多、色绿,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弯曲,偶见多细胞非腺毛,叶脉上非腺毛较长,由7~8个细胞组成,长120~160μm,基部直径16~20μm,气孔不定式。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非腺毛多,常由3~6个细胞组成,长60~105μm,基部直径14~16μm,部分细胞内含淡棕色物质。(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84页.图79,图80)

理化 取本品碎片100g,置挥发油测定器中进行蒸馏。所得挥发油用乙醚提取,脱水,回收乙醚即得挥发油,取挥发油0.1ml溶于1ml石油醚中,点样适量于硅胶G0.4%CMC板上,以对-聚伞花素为对照,己烷为展开剂,展距16.5cm,在紫外灯下(365nm)观察,斑点均显玫瑰红色;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显色,斑点均显蓝色。

(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87页.图85)

。【化学】:

全草含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琥珀酸、甘露醇、蒲公英甾醇、乙酸蒲公英甾醇酯、棕榈酸蒲公英甾醇酯,全草还含挥发油,其成分有对聚伞花素、乙酸橙花酯(Neryl acetate)、5甲基麝香草醚(5-Methyl thymylether)等。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18

【药性】:

性味 辛,平。

①《本经》:“辛,平。” ②李杲:“甘,寒。” ③《医林纂要》:“苦、辛、甘、寒。” ④《本草再新》:“苦、辛,微凉。” ⑤《中药大辞典》:“辛,平。”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辛,平。”

归经 入脾、胃经。 ①《纲目》:“足太阴、厥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③《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功效 清暑,醒脾,化湿,调经。

主治 夏季伤暑,发热头重,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口中发粘,急性胃肠炎,胃腹胀痛,月经不调。

①《本经》:“主利水道,杀蛊毒。” ②《雷公炮炙论》:“生血,调气与荣。” ③《别录》:“除胸中痰癖。” ④《开宝本草》:“煮水以浴,疗风。” ⑤李杲:“生津止渴,润肌肉。治消渴胆(“胆”字疑为“脾”字)瘅。

” ⑥《纲目》:“消痈肿,调月经。” ⑦《现代实用中药》:“为芳香性健胃、发汗、利尿药。用于感冒寒性头痛,鼻塞,神经性头痛,传染性热病,腹痛,腰肾痛,结石等。” ⑧《中药志》:“发表祛湿,和中化浊。治伤暑头痛,无汗发热,胸闷腹满,口中甜腻,口臭。” ⑨《中药大辞典》:“清暑,辟秽,化湿,调经。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邪内蕴,脘痞不饥,口甘苔腻,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9g。

使用注意 阴虚、气虚者忌服。 《得配本草》:“胃气虚者禁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砂仁,治湿阻气滞,呕恶,食欲不振,胸脘胀满。

②配茯苓,治暑湿内蕴,呕恶脘痞,泄泻,小便不利。 ③配藿香,治胃肠型感冒。

④配荷叶,治暑湿之头晕、头胀等症。 ⑤配木香,治胃脘胀闷,腹胀肠鸣,吐泻痢疾。 ⑥配泽兰,治湿阻血瘀,大腹水肿,小便不利,睾丸血肿。 ⑦配葛根、黄芩、厚朴,治夏季外感,发热头痛、两目刺痛,胸闷恶心,大便不畅等症。

⑧配藿香、荷叶、厚朴,治外感暑热。 ⑨配藿香、半夏、厚朴、白豆蔻,治湿热脾胃,胸脘胀闷,食少恶心呕吐,泻泄等症。

⑩配黄连,治胸闷不舒,食欲不振。

方选和验方 ①七叶芦根汤(《增补评注温病条辨》)治秋后伏暑,因新症触发:藿香叶4.5g,佩兰叶6g,薄荷叶3g,冬桑叶6g,大青叶9g,鲜竹叶30片。先用青箬叶30g,活水芦笋60g,煎汤代水。 ②五叶芦根汤(《重订广湿热论》)治温暑初起,身大热,背微恶寒,继则但热无寒,口大渴,汗大出,面垢齿燥,心烦懊憹:藿香叶3g,薄荷叶3g,佩兰叶3g,荷叶3g。

先用枇杷叶30g,水芦根30g,鲜冬瓜60g,煎汤代水。 ③《时病论》:“治五月雾湿,并治秽浊之气:藿香叶3g,佩兰叶3g,陈广皮4.5g,制半夏4.5g,大腹皮3g(酒洗),厚朴2.5g(姜汁炒),加鲜荷叶9g为引。煎汤服。

”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夏季伤暑,发热头重:佩兰9g,鲜荷叶15g,滑石18g,甘草3g。水煎服。”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急性胃肠炎:佩兰、藿香、苍术、茯苓、三颗针各9g。水煎服。” ⑥佩兰芩朴汤(《中药临床应用》)治夏季外感,发热、头痛、全身骨痛,两目刺痛,胸闷恶心,大便不畅等症:佩兰9g,条芩、厚朴各6g,野菊花、白术各9g,葛根12g,秦艽4.5g,桔梗6g。

水煎服。

单方应用 ①《本草再新》:“治湿阻中焦,胃脘痞闷,恶心呕吐,泄泻口甘:佩兰4.5~9g。水煎服。” ②《素问·奇病论篇》:“治脾瘅口甘:兰草,煎汤服。” ③《常用中草药》:“治感冒:佩兰(全草)4.5~9g。水煎服。” ④《常用中草药》:“治消化不良:佩兰(全草)9~18g。水煎服。

” ⑤《常用中草药》:“治关节扭伤:佩兰根、野葡萄根等量,用酒捣烂敷患处。” ⑥佩兰注射液(《实用中药手册》)治急性化脓性炎症。

肌肉注射,每次2ml,每日3次。 ⑦《实用中药手册》:“治风火牙痛:佩兰梗、叶煎汤、含漱。”。【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按《素问》云,五味入口,藏于脾胃,以行其精气,津液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美所发也。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王冰注云,辛能发散故也。李东垣治消渴生津饮用兰叶,盖本于此。”“兰草、泽兰,气香而温,味辛而散,阴中之阳,足太阴、厥阴经药也。脾喜芳香,肝宜辛散,脾气舒,则三焦通利而正气和;肝郁散,则营卫流行而病邪解。兰草走气道,故能利水道,除痰癖,杀蛊辟恶,而为消渴良药;泽兰走血分……虽是一类,而功用稍殊,正如赤白茯苓、芍药,补泻皆不同也。

言雌者调气生血,雄者破血通积,正合二兰主治。大泽兰之为兰草,尤可凭据。血生于气,故曰调气生血也。” ②缪希雍《本草经疏》:“肺主气,肺气郁结,则上窍闭而下窍不通;胃主纳水谷,胃气郁滞,则水谷不以时化而为痰癖。兰草辛平能散结滞,芬芳能除秽恶,则上来诸证自瘳。大都开胃除恶,清肺消痰,散郁结之圣药也。

” ③沈金鳌《要药分剂》:“兰草,为消痰除恶、散郁解结之品,《内经》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盖消渴由邪热郁结于胃,兰能除陈气。可知兰草固以荡涤为功,清肃肠胃者也。” ④张秉成《本草便读》:“佩兰,功用相似泽兰,而辛香之气过之,故能解郁散结,杀蛊毒,除陈腐,濯垢腻,辟邪气。至于行水消痰之效,二物亦相仿耳,但泽兰治水之性为优,佩兰理气之功为胜,又为异也。”

上一篇:侧柏叶 下一篇:爬山豆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