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菊苣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188页(1464字)

【概况】:

异名 卡斯尼(维族名),克库其其格(蒙族名)。

基源 为菊科菊苣属植物毛菊苣或菊苣的地上部份。菊苣属全世界约8种;中国2种,均入药。

原植物 毛菊苣Cichorium glandulosum Boiss.etHout.或菊苣C.intybus L.

历史 菊苣中国西北地区民族药。《中国药典1977年版》始收载,1985年版及1990年版继续收载。

《中国民族药志》第2卷亦收载。

形态 毛菊苣:一年生草本,高80~120cm,全株被糙毛。

茎粗壮,合轴分枝,具纵向条纹,中空。基生叶莲座状,大头羽裂,茎生叶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基部半抱茎,全缘或具不规则的锯齿,中脉明显。头状花序单生或2~4簇生于枝顶或叶腋;总苞圆柱形,总苞片2层,披针形,革质,外层的较内层的短1/2,全为舌状花,蓝色,长3~3.6cm,聚药雄蕊蓝色,柱头2裂。

果长卵形,有棱,顶端有黄白色刷状冠毛,长约1mm。

花果期6~10月。(图见《中国民族药志》.第2卷.478页.图444)

生境与分布 生于草原湿地,田野、路旁、河岸。

分布于中国新疆。

菊苣与毛菊苣的主要区别:多年生草本,被疏粗毛或绢毛。

总苞片膜质,上缘有睫毛。

瘦果倒卵形,有棱角,顶端截形;冠毛鳞片状,长约1mm,顶端具细齿。

花果期6~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669页.图6752)。

生于山坡荒地、海滨、田边潮湿地。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亚洲、欧洲、非洲及大洋洲都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季采收全草。

【化学】:

全草含栗树皮素、马栗树皮甙、野莴苣甙(Cichorin)、山莴苣苦素(Lactucopicrin)[2]、山莴苣素(Lactucin)、8-去氧山莴苣素(8-Deoxylactucin)、菊苣苦素(Lactupicrin)[3]

附 根含菊糖[1]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 1985;1(5)∶137 [2] CA 1967;66∶35364m(Ann Gembloux 1965;71(3)∶211) [3] Phytochemistry 1985;24(1)∶186

【药性】:

性味 苦,凉。

《中国药典1990年版》:“微苦、咸,凉。”

功效 清肝利胆,健胃助消化,利尿消肿。

主治 黄疸型肝炎,胃痛食少,水肿尿少。 《新华本草纲要》:“用于肝炎,胃炎,神经衰弱。”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8g,并用适量洗水洗身。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新疆中草药手册》:“治黄疸型肝炎:菊苣10g。水煎服;并用适量煎水洗身。”

上一篇:菊芋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三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