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野大豆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270页(917字)

【概况】:

异名 野料豆(《饮片新参》)、穭豆、细黑豆(《本经逢原》),鹿霍(《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 为豆科大豆属植物豆的茎、叶和根。

原植物 豆Glycine soja Sieb.et Zicc.,又名野毛豆、乌豆(《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历史 本品以野毛豆名始载入《百草镜》,以鹿霍和饿黄名见于《植物名实图考》,以豆名载于《救荒本草》。

余项参见“野料豆”条。

。【药性】:

性味 ①《上海常用中草药》:“甘,微寒。” ②《浙江民间草药》:“性平,味淡。”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种子;甘,温。”

功效 滋养强壮,敛汗。

主治 盗汗,伤筋。

①《救生苦海》:“治痘毒,连茎、根煅存性研末,麻油调敷。不问初起、日久、末溃、已溃。” ②《新华本草纲要》:“用于自汗,盗汗,伤筋骨,消肿,无名肿毒,黄疸,小儿疳积,蜂蟹害。种子:用于头晕,目眩,风痹汗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120g。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广西赤脚医生 1977;(3):“治小儿肠炎:野大豆藤适量,水煎,趁热洗腹部,1日2次。” ②《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伤筋:鲜野大豆根、葡萄根皮各适量,加酒糟或酒捣烂,烘热包敷患处。” ③《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盗汗:野大豆藤30~120g,红枣30~60g,加糖煮服。”

单方应用 ①《湖南药物志》:“治自汗、盗汗,小儿消化不良:野大豆藤全草30~90g,水煎服。” ②《湖南药物志》:“治胃痛,跌扭腰痛:野大豆根15g,水煎服。”

上一篇:野丁香根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三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