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野罂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327页(1359字)

【概况】:

异名 山大烟、野大烟、山罂粟、毛罂粟(《吉林中草药》),山米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 为罂粟科罂粟属植物野罂粟的果实、果壳及带花全草。

原植物 野罂粟Papavernudicaule L.,又名来汗古丽(维名)。

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60cm,全株被硬伏毛,折断后有白浆。

基生叶丛生,具长柄,叶片长卵形,羽状深裂,裂片再不等浅裂。花茎直立,细弱,远长于叶,由基部抽出;花单一,顶生;花瓣4,橙黄色或黄色,倒卵形,波状,二轮排列,内轮2枚较小。蒴果长圆形或倒卵状球形,常密生硬毛,长约18mm,顶端有盖。(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148页.4417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高燥地、多石砾地。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内蒙古、山西、宁夏、青海、新疆、湖北。

。【化学】:

全草含黑碱(Amurine)、黑龙灵(Amuroline)、黑龙因(Amuroine)、黄连碱、金黄罂粟碱(Nudaurine)等,并有少量皂甙。叶含氰甙,花含黄酮类化合物,野罂粟碱(Nudicauline)。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42 江纪武等编着.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778

【药性】:

性味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酸、微苦,微寒。有毒。” ②《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酸、微苦、涩,性微寒。有毒。” ③《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酸、微苦、涩。” ④《新疆中草药手册》:“性微寒。有毒。”

功效 敛肺,固涩,镇痛,止泻。

主治 《新华本草纲要》:“用于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久咳,喘息,泻痢,便血,遗精,月经痛,白带,脱肛,胃炎,胃溃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使用注意 《全国中草药汇编》:“本品服用过量可出现头昏,耳鸣,皮肤出疹,搔痒,青紫等毒性反应。”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内蒙古中草药》:“治水泄不止:野罂粟9g,乌梅肉6g,大枣10g,水煎温服。” ②《内蒙古中草药》:“久咳自汗:野罂粟(醋炒)30g,乌梅(炒)15g,共为末,每服9g,睡前白开水送下。”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肠炎,痢疾:野罂粟壳4.5g,蒲公英9g,委陵菜6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①《宁夏中草药手册》:“治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痛经,胃痛,久咳喘息:野罂粟6g,水煎服。” ②《内蒙古中草药》:“治肠炎,痢疾:野罂粟9g,水煎服。”

上一篇:野槟榔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三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