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蛇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350页(1408字)

【概况】:

基源 为眼镜科眼镜蛇属动物眼镜蛇,眼镜蛇科环蛇属动物金环蛇,游蛇科蛇属动物灰鼠蛇的胆。

原动物 眼镜蛇Naja naja(Linnaeus)。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Schneider)灰鼠蛇Ptyas korros(Schleger),又名黄梢蛇。

形态 眼镜蛇参见“眼镜蛇”条。

金环蛇全长一般在1000mm左右,最大者可达1800mm。

头细小,略带椭圆形。眼小,椭圆形。鼻鳞2枚,上唇鳞7枚,眶前鳞1枚,眶后鳞2枚,背鳞15行。腹鳞214~216枚,肛鳞完整,尾下鳞单列。

头背黑色,有人形黄纹斜达颈侧。躯干和尾部有黑黄相兼的宽环纹环绕周身,两者的宽度相若,约占3~5枚鳞片,黄色环纹数20~28+3~5个。腹部色较淡。(图见《中国动物药》.316页.图305)

生境与分布 栖息于山区或丘陵地带,常在潮湿地或水边。

分布于云南、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等地。

灰鼠蛇蛇体略细长,全长一般在1m以上。眼大而圆,颊鳞1枚以上,是本蛇的显着特征。背鳞15~13~11行,平滑或反后部中央数行微棱。背面棕褐色或橄榄灰色,躯干后部及尾背鳞片边缘黑褐,整体略显网纹。上唇纹腹面淡黄色。(图见《中国动物药》.312页.图302)。生活在平原、丘陵及低山,常攀缘于溪流旁的灌木或竹丛上。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湖南、江西、浙江、云南及贵州。

。【生药】:

采集 捕捉后,剖腹取胆鲜用或置通风处,晾干备用。

【化学】:

①眼镜蛇胆汁中含磺鹅去氧胆酸(Tourochendeoxycholic acid)、甘氨去氧胆酸(Glycohyodeoxycholic acid)、甘氨胆酸(Glycocholic acid)[1]、一般无游离胆汁酸[2]

另参见“眼镜蛇”条。 ②金环蛇和灰鼠蛇胆汁中均含牛磺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牛磺去氧胆酸、胆酸、胆甾醇;可能含有甘氨胆酸、甘氨去氧胆酸;酸水解产物中含胆酸、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石胆酸、胆甾醇等[2]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329 [2] 张豁中、温玉麟,动物活性成分化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620

。【药性】:

功效 祛风除湿,清热明目,解毒。

主治 肝热目赤,肺热咳嗽,胃热疼痛,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痔疮,皮肤热毒等证。

用法用量 内服:1~2个。外用:适量。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中国动物药》:“治急性风湿性关节炎:蛇胆酒,每饮20m1,日饮2次。” ②《中国动物药》:“治外痔:蛇胆汁以麻油调涂患处,每日1次。”

上一篇:蛇咬丸 下一篇:蛇胆川贝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