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绿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645页(2315字)

【概况】:

异名 石绿(《新修本草》),大绿(《纲目》),石碌(《本草衍义》)。

基源 绿青为碳酸盐类孔雀石族矿物。

原矿物 绿青一般指孔雀石Malachitum.

历史 绿青最早记载的文献是《别录》,列为上品。陶弘景曰:“此即用画绿色者,亦出空青中,相挟带。”李时珍谓:“生铜坑中,乃铜之祖气也。铜得紫阳之气而生绿,绿久则成石,谓之石绿,而铜生于中,与空青、曾青同一根源也。今人呼为大绿。范成大《桂海志》云:石绿,铜之苗也,出广西右江有铜处。生石中,质如石者,名石绿。”从以上各代本草所述,表明了绿青即现矿物孔雀石。孔雀石常与蓝铜矿共生,绿青与空青、曾青同一根源,两者含意相同。

但现今市场上无绿青药材供应。

形态 孔雀石属于单斜晶系。

单晶体呈柱状或针状,但极少见。通常多以钟乳状、肾状或结核状,有时其内部具纤维状构造;如为豆大的肾状体,则别具同心层构造。鲜绿色至深绿色;条痕为淡绿色。

玻璃光泽至金刚光泽。纤维状集合体呈绢丝光泽,结核状者光泽暗淡。微透明至不透明。

解理依轴面而完全。硬度3.5~4。

性脆。断面参差状,密度3.9~4。

产状 孔雀石是一种次生氧化矿物,普遍产于铜矿的上部氧化带,特别是在石灰岩地区的铜矿氧化带。常与蓝铜矿共生。

产地 广东。

【鉴别】

性状 绿青呈不规则块状。鲜绿色或深绿色;条痕淡绿色。表面不平坦,顶部凹凸呈瘤状,有的具小孔洞并附有细沙土;底部粗糙溶渣状。

光泽暗淡。纵断面具细纹理。

绢丝光泽。体重,质坚脆。

气微,味淡。

理化 ①取绿青粉末约1g,加入5ml稀盐酸,即泡沸,产生大量气体,将此气体通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生成白色沉淀。

(检查碳酸盐) ②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滤过。1)取滤液约1ml,滴加氨试液,即生成淡蓝色沉淀;再加过量的氨试液,沉淀即溶解,生成深蓝色溶液。

(检查铜盐)2)取滤液,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显红棕色。(检查铜盐)

加工炮制 取绿青捣碎研细,再水飞,晒干。

贮藏 装箱,置干燥通风处。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挖,挖出后,除净泥沙及杂质。

【化学】:

绿青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CO3·Cu(OH)2或Cu2CO3(OH)2。理论值含CuO71.59%,CO219.90%,H2O8.15%;还含微量CaO、Fe2O3、SiO2等。

参考文献 结晶学与矿物学.地质出版社,1978∶372

【药理】:

绿青内服后能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外用能收缩粘膜血管、减少粘液分泌,并具杀灭细菌、微生物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国矿物药图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77

【药性】:

性味 ①《别录》:“味酸,寒。” ②《纲目》:“有小毒。” ③《中药大辞典》:“酸,寒。有毒。

归经 《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功效 益气,吐风痰。

主治 ①《别录》:“疗鼽鼻,止泄利。” ②《玉楸药解》:“治风痰壅闭,急惊昏迷。”

用法与用量 内服: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 体弱者慎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碧霞丹(《全婴方论》)治小儿卒急中风,牙关紧急,不省人事:石绿30g,胆矾15g,白矾、轻粉各3g。

上味为末;面糊丸,如头大。5岁1丸,生油化下,吐涎。

②碧霞丹(《和剂局方》)治风痰迷闷。

石绿300g,乌头尖、附子尖、蝎梢各70个,为末,糊丸芡子大。

每服1丸,薄荷汁入酒约50ml化下,须臾吐出痰涎。 ③绿白散(《洞天奥旨》)治鼻疳、肾疳、耳疮、头疮:石绿3g,白芷3g,黄柏3g。

为末。先以甘草水洗疮,拭净敷之。 ④《集玄方》:“治腋下狐臭。石绿9g,轻粉3g。

浓醋调涂5次。” ⑤化痰丸(《瑞竹堂经验方》)治顽痰不化。

石膏30g(水飞),石绿15g(水飞)。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丸,温汤下。

有痰即吐去一、二碗,不损人。

。【医药家论述】:

①苏颂:“今医家多用吐风痰。其法拣上色精好者研筛,水飞再研。如风痰眩闷,取6~9g同生脑三、四豆许研匀,以生薄荷汁合酒温调服之。偃卧须臾,涎自口角流出乃愈。不呕吐,其功速于他药,今人用之比比皆效,故着之。” ②李时珍:“痰在上宜吐之,在下宜利之,亦须观人之虚实强弱而察其脉,乃可投之。”

上一篇:绿豆粉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三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