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琴叶榕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653页(1370字)

【概况】:

异名 铁入石、牛奶子树(《全国中草药汇编》),奶子、奶汁树、骨风木、牛奶柴(《中药大辞典》),牛奶树、牛奶绳、香人乳、小叶奶树(浙江),牛乳树、下乳草、婆子树、奶子倒葫芦(江西),水榕、牛根子、茶叶牛奶子(福建),小无花果(贵州)。

基源 为桑科榕属植物琴叶榕的根和叶。

原植物 琴叶榕Ficus pandurata Hance

形态 落叶小灌木,高1~2m。

小枝幼时疏被白色粗毛。

叶互生;叶柄长3~10mm,被粗伏毛;托叶披针形,长约4mm;叶片纸质,小提琴形,少有倒卵形而中部多少收缩,长3~15cm,最宽部分宽1.2~6cm,顶端急尖,有短尖头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两面无毛或于背面脉上有疏毛或具小突点;基出脉3条,侧脉3~5对。榕果单生或生于已落叶的叶腋;卵形,直径6~10mm,顶端有脐状突起,基部常收缩成极短的柄,基部的苞片卵形;总花梗长3~10mm;雄花有梗,生于榕果内壁的上部,萼片通常4,比雄蕊长,线形,红褐色;雄蕊3,少有2枚,花药肾形,长短不一;瘿花萼片3~4,不等大,褐色,包围子房一部分;子房近球形,花柱侧生,极短;雌花生于另一株榕果内,萼片3~4,子房近椭圆形,花柱侧生而延长。花果5~11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94页.图988)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野灌丛中或村镇附近旷地。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越南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根全年可采;叶6~10月采收。

【药性】:

性味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温。” ②《福建中草药》:“甘、微辛,温。” 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平,味辛、微涩。”

功效 祛风理湿,和瘀通乳,舒筋活络。

主治 黄袒,疟疾,痛经,乳痈,腰背酸痛,跌打损伤。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月经不调,乳汁不通,跌打损伤,腰腿疼痛,外用治乳腺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黄疸:琴叶榕根60g,兰60g。水煎服。” ②《福建中草药》:“治腰背酸痛:琴叶榕干根30~60g,穿山干根15g。酒水煎服。” ③《福建中草药》:“治痛经:琴叶榕干根30g,益母草15g,艾叶6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①《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疟疾:琴叶榕根30~45g,切片、酒炒、水煎2次,于疟发前4小时与2小时各服1次。” ②《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乳痛:鲜琴叶榕根60g,水煎去渣,用甜酒兑服。外用鲜琴叶榕叶捣敷患处。

” ③《福建中草药》:“治跌打损伤:琴叶榕干根30~60g。酒水煎服。

上一篇:巢蕨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三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