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罂粟壳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1377页(3613字)

【概况】:

异名 御米壳(《医学启源》),粟壳(《易简方》),鸦片烟果果(《中药志》)。

基源 为罂粟科罂粟属植物罂粟的干燥果壳。

原植物 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

余项参见“鸦片”条。

采集 当蒴果充分生长而尚未成熟时,果皮绿色或稍带黄色,割取药用的阿片后,摘下果实,除去种子及枝梗,晒干。药材由政府指定农场生产,销各地。

【鉴别】

性状 蒴果椭圆形或倒卵形,基部缢缩呈壶状,长4~6cm,直径2~4cm。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有纵或横的割痕,顶端有柱头7~15个,辐射状排列成盘状,基部有时残存果柄。

果皮硬脆,横切面可见有7~15个胎座,其上有点状突起,为种子脱落残迹。气香,味微苦。

显微 果皮横切面:外果皮细胞1列,类方形,壁略厚,外被厚角质层。中果皮最小为3~4列厚角细胞,其下为薄壁组织,有维管束散在,胎座基部的一个较大,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呈半月形,壁木化。内果皮为1列切向延长的细胞,壁稍厚,木化,纹孔明显。胎座薄壁组织中有小形维管束散在。

(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第687页.图438)

理化 取样品粉末2g,用乙醇温浸,得浸膏,加3倍量5%盐酸溶出,提取液即为样品液。对照的用吗啡、可得因、罂粟碱。

吸附剂为硅胶G。展开剂为氯仿-甲醇-氨水(15∶4∶1),展距16cm。展层后用碘化铋钾∶磺碘比钾(1∶1)显色,样品液与对照液在相应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斑点。(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687页,图439)

加工炮制 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罂粟壳丝或块,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罂粟壳丝100kg,用炼蜜25kg。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蜜罂粟壳,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含生物碱:吗啡、可待因、蒂巴因、那可汀、罂粟碱、罂粟壳碱(Narcotoline)(1)等[1,2];另外尚含景天庚酮糖(Sedoheptulose)、D-甘露庚酮糖(D-Mannoheptulose)、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赤藓醇(Erythritol)[3]、D-甘油基-D-甘露辛酮糖(D-Glycero-Dmannooctulose)等;并从中分离到多糖类成分[4]

参考文献 [1] CA 1970;72∶136332d [2] CA 1950∶44∶7027g [3] CA 1971;75∶1315s [4] 阴健.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2).中医古籍出版社,1995∶380

【药性】:

性味 酸,平。

①《医学启源》:“味酸、涩。” ②《纲目》:“酸、涩,微寒。” ③《本草从新》:“酸、涩,平。”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酸、涩,微寒。”

归经 入肺、肾、大肠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肺、大肠,兼入肾。”

功效 敛肺止咳,涩肠,定痛。

主治 “治久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心腹筋骨诸痛,滑精,多尿,白带。” ①《滇南本草》:“收敛肺气,止咳嗽,止大肠下血,止日久泻痢赤白。” ②《纲目》:“止泻痢,固脱肛,治遗精久咳,敛肺涩肠,止心腹筋骨诸痛。” ③《本经逢原》:“蜜炙止嗽,醋炙止痢。” ④《本草从新》:“固肾,治遗精多溺。” ⑤《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慢性衰弱之久下痢、肠出血、脱肛、贫血拘挛之腹痛、腰痛、妇女白带。又用于慢性久咳嗽、肺结核、咳血、喘息等症。”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久咳,久泻,脱肛,心腹筋骨诸痛。” ⑦《中药大全》:“主治久咳,久泻,脱肛,便血,滑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①《滇南本草》:“初起痢疾或咳嗽忌用。” ②《纲目》:“得醋、乌梅、橘皮良。”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有外邪郁热者,不宜用。” ④系麻醉药品,不可久服。应按国家有关麻醉药品管理规定管理、使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乌梅,治肺气不收,久咳不止之证。

②配厚朴,治一切痢。 ③配麻黄,治剧烈咳嗽。

④配诃子,干姜,治久痢脱肛,水泻不止。 ⑤配苏子、五味子,治久喘。

⑥配陈皮、砂仁,治小儿久新吐泻、不思乳食、或成白痢。

方选和验方 ①小百劳散(《宣明论方》)治劳喘嗽不已,自汗者:御米壳不拘多少,炒,为末,每服6g,入乌梅同煎,水200ml,温服;食后有汗,加小麦30粒,同煎温服。

②罂粟散(《普济方》)治小儿久新吐泻,不思乳食,或成白痢:罂粟壳30g(炒),陈皮30g(炒),诃子30g(炮,去核),缩砂仁、甘草(炙)各6g。上为末,3岁1.5g,米饭下,食前。

③六神丸(《奇效良方》)治泻痢赤白,腹痛不可忍,痢久不止:罂粟壳(蜜炙)30g,青皮(去白)、陈皮(去白)、乌梅肉、炮姜各15g,炙甘草9g。为粗末,每服12g,加乳香1粒,水煎,食前服,日2次。

④清化丸(《丹溪心法》)治咳嗽气实而无虚热者:罂粟壳(蜜炒)120g,乌梅、兜铃、天南星(姜制)各30g,人参、款冬花、桔梗各15g,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含化。 ⑤宁神散(《福建药物志》)治久咳虚嗽,自汗及久痢,罂粟壳30g,乌梅15g,上药焙为末,每服3g,临睡前白开水吞服。

⑥粟壳饮(四川中医 1985;(2))治各种慢性胃肠炎、结肠炎、消化不良、特异性胃肠性慢性腹泻、脾肾阳虚型腹泻等:粟壳10g,金银花30g,山药30g。将银花文火焙干至黄,山药文火炒黄,碾成细末,粟壳加水适量文火相煎冲服药末。每日2次,1剂服用2次。

单方应用 ①《纲目》:“治久痢不止:罂粟壳醋炙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1丸,水200ml,姜3片,煎汤温服。” ②《世医得效方》:“治久嗽不止:粟壳去筋,蜜炙为丸,每服1.5g,蜜汤下。”

【医药家论述】:

①李杲:“罂粟壳收敛固气,能入肾,故治骨病尤宜。” ②李时珍《纲目》:“罂子粟壳,酸主收涩,故初病不可用之,泄泻下痢既久,则气散不固而肠滑肛脱;咳嗽诸病既久,则气散不收而肺胀痛剧,故俱宜此涩之、固之、收之、敛之。按杨氏《直指方》云:粟壳治痢,人皆薄之,固矣,然下痢日久,腹中无积痛,当止涩者,岂容不涩,不有此剂,何以对治乎?但要有辅佐耳。又王硕《易简方》云,粟壳治痢如神,但性紧涩,多令呕逆,故人畏而不敢服,若用醋制,加以乌梅,则用得当矣。” ③朱震亨《丹溪心法》:“治嗽多用粟壳,不必疑,但要先去病根,此乃收后药也。治痢亦同。” ④缪希雍《本草经疏》:“罂粟壳,古方治嗽及泻痢、脱肛、遗精多用之,今人亦效尤辄用,殊为未妥。不知咳嗽惟肺虚无火或邪尽嗽不止者,用此敛其虚耗之气;若肺家火热盛,与夫风寒外邪未散者,误用则咳愈增而难治。泻痢脱肛,由于下久滑脱肠虚不禁,遗精由于虚寒滑泄者,借其酸涩收敛之气,以固虚脱,如肠胃积滞尚多,湿热方炽,命门火盛,湿热下流为遗精者,误用之则邪气无从而泄,或腹痛不可当,或攻入手足骨节,肿痛不能动,或遍身发肿,或呕吐不下食,或头面俱肿,或精窍闭塞,水道不通,变证百出而淹延不起矣,可不慎哉!” ⑤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罂粟壳:即罂粟花所结之子外包之壳也。其所结之子形如罂,中有子如粟,可作粥,甚香美(炒之则香),故名其外皮为罂粟壳,药房间省文曰米壳。其味微酸,性平。

其嫩时皮出白浆可制鸦片,以其犹舍鸦片之余气,故其性能敛肺,涩肠固肾,治久嗽、久痢、遗精、脱肛、女子崩带。嗽痢初起及咳嗽兼外感者,忌用。

上一篇:罂粟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三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