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刺天茄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700页(1233字)

【概况】:

异名 苦颠茄、苦天茄(《云南中草药》),刺茄子、大苦葛、茄子(《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茄科茄属植物喀西茄的根、叶、果。

原植物 喀西茄Solanum khasianum C.B.Clarke

形态 多年生草本至亚灌木,高1~2m。茎直立,具分枝,全体密被黄白色具节长硬毛。

单叶互生,叶片菱状宽椭圆形或阔卵形,长7~11cm,宽5~9cm,5~7深裂,边缘有不规则角状波齿,叶端渐尖,叶基心形,两表面被刺状腺毛,能分泌粘液,脉上生尖刺;叶柄粗壮,长约为叶片之半。聚伞花序有花2~4朵,腋外生;花梗细弱,长约1cm,被粗毛及小刺;花萼钟状,5浅裂,被毛及小刺;花冠白色或微黄色,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被毛,雄花花药长约7mm,雌花子房球形,花柱长约8mm。浆果球形,幼时有深绿色花纹,熟时黄色;种子多数,浅棕色。

花期春夏,果熟期冬季。

生境与分布 生于荒坡、沟边、路旁灌丛、山间林下。分布于云南,广西偶见。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收,晒干。

【化学】:

含澳洲茄胺[1],还含澳洲茄胺甙类、澳洲茄边碱(Solamargine)、澳洲茄碱(Solasonine)、刺茄碱(Solasurine)以及生物碱、皂甙、刺天茄碱(Solakhasianin)、薯蓣皂甙元(Diosgenin)和谷甾醇[2]。又谓含Khasianine,即β2-澳洲茄边碱[3]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97 [2]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267 [3] Dictionary of Alkaloids.Chapman and Hall Ltd,1989∶982

【药性】:

性味 微苦,寒。

有小毒。

功效 清热解毒,镇静止痛。

主治 风湿跌打疼痛,神经性头痛,胃痛,牙痛,乳腺炎,腮腺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外用:捣涂或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将要出头的疮毒:刺天茄叶、果晒干研末,加重楼粉,蜂蜜调匀外敷。”

单方应用 《云南中草药》:“治牙痛:刺天茄鲜果实捣烂,置牙痛处。”

上一篇:刺子莞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二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