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毒鱼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1207页(1112字)

【概况】:

异名 白药根、雷公藤蹄(《岭南草药志》)。

基源 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毛瓣血藤的根、茎、叶。

原植物 毛瓣鸡血藤Millettia lasiopetala(Hayata) Merr.

形态 攀援灌木,茎具纵纹和皮孔,嫩枝被长柔毛。单数羽状复叶,小叶9~11,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5~16cm,宽3~6.5cm,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楔形或钝,上面无毛,下面被黄褐色柔毛。总状花序腋生或圆锥花序顶生,长10~25cm;花多数,长约1.5cm,3~6簇生于花序轴的短枝上,每一花序轴多达10余簇;花梗、花萼均被黄褐色柔毛;花冠粉红色,具香气;旗瓣外面被金黄色绒毛,翼瓣、骨瓣外面具长硬毛一束;二体雄蕊(9+1),花丝无毛。

荚果长椭圆形,长5~9cm,宽3.5cm,厚2cm,果瓣厚木质、具皮孔,近无毛。种子1~3,近扁圆球形,先端渐尖。

花期4~6月,果期8~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96页.图2521)

生境与分布 生于溪边灌丛或疏林。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根、茎或叶。

【药性】:

性味 苦、辛,温。

有毒。 ①《岭南草药志》:“苦。大毒。”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辛,温。大毒。” ③《新华本草纲要》:“苦、辛,温。有毒。”

功效 散瘀止痛,杀虫。

主治 跌打肿痛(皮肤未破),湿疹瘙痒,疥疮,关节痛。

①《岭南草药志》:“外用,杀虫止痒,逐湿痹。”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散瘀止痛,杀虫。” ③《新华本草纲要》:“治跌打肿痛(皮肤未破),皮肤疹痒,疥疮,关节肿痛。”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不可内服。。【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岭南草药志》:“治游走性关节炎:毒藤15g,南天仙子适量。共研末,先将毒鱼藤以开水一杯浸渍,后入天仙子粉,即成糊状,敷于患处。” ②《岭南草药志》:“治湿癞:毒鱼藤60g,白醋120g。上药煎水,每日洗1次,连洗2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