砗磲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1476页(1215字)
【概况】:
异名 车磲(《海药本草》),海扇(《纲目》)。
基源 为砗磲科砗磲属动物鳞砗磲、长砗磲、库氏砗磲的贝壳。
原动物 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 Lamarck。
长砗磲Tridacna maxim(Roding)。库氏砗磲Tridacna cookiana(Iredale)
形态 鳞砗磲贝壳巨大,重而坚厚。卵圆形,壳顶位于贝壳中央,壳顶前方有一长卵形的足丝孔。腹缘弯曲呈波状。外韧带极长,黄褐色,约等于贝壳后半部的3/4。贝壳表面黄白色,生长轮脉细密,具有4~6条强大的放射肋;肋上有宽而翘起的大鳞片。
内面白色,具光泽。铰合部长,右壳有1主齿和2个并列的后侧齿;左壳主齿和后侧齿各1个。后闭壳肌痕卵圆形,位于贝壳中部。外套痕明显。
生境与分布 生活在潮间带珊瑚礁间,常栖息在珊瑚礁内,仅露出腹缘。生活时外套缘红褐色。分布于中国南海。
长砗磲 贝壳长卵圆形,前端突出,延长;后端短,约相当于前端长度的1/2;中部膨胀。
壳质极坚厚。一般壳高仅为90mm,壳长约170mm,壳宽90mm。
两壳大小相等,两侧不等,壳顶前方中凹,为长卵圆形的足丝孔,足丝孔周缘有排列稀疏的齿状突起。壳后背缘斜,腹缘呈弓形弯曲。韧带长,黄褐色,几达腹缘。
壳表面黄白色,具有直达腹缘,向前方斜走的强大的鳞状放射肋5~7条,肋宽大于肋间距离;在贝壳顶部放射肋的鳞片低而紧靠,多呈覆瓦状排列,近腹缘则鳞片较突起。
在放射肋之间还有细的肋纹。壳内面白色,具光泽,边缘呈淡黄色,具有与壳表放射肋相应的强大的肋间沟。
铰合部长,直达末端。右壳主齿1枚,呈片状。后侧齿2枚,并列;左壳主齿1枚,后侧齿1枚,另外还有1个齿状突起与主齿并列而生。闭壳肌痕位于贝壳中部,后缩足肌痕与闭壳肌痕近相等;外套痕清楚。
生活在潮间带珊瑚礁间,常栖息在珊瑚礁内,仅露出腹缘,外套膜边缘为蓝色。分布于中国南海。
库氏砗磲 贝壳巨大,表面白色,具有5条大的覆瓦状放射肋;生长轮较明显,形成弯曲重迭的皱褶。两壳均有主齿和后侧齿各1个。生活在潮间带珊瑚礁间,常栖息在珊瑚礁内,仅露出腹缘。分布于中国南海。。【药性】:
性味 《海药本草》:“大寒。” ②《纲目》:“甘、咸,大寒。”
功效 安神,解毒。
主治 诸药中毒,虫螫。《海药本草》:“主安神,解诸毒药及虫螫,以玳瑁一片,砗磲等同,以人乳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