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桂木干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1956页(1109字)

【概况】:

异名 果(《岭南采药录》),胭脂公(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 为桑科桂木属桂木的果实。

原植物 桂木Artocarpus lingnanensis Merr.[A·nitidus Trec.ssp.lingnanensis(Merr.)Jarr.]

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15m。有乳汁。叶革质,互生,叶柄长8~12mm;托叶佛焰苞状,早落;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7~15cm,宽3~7cm,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无毛,全缘;侧脉每边6~10条。

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单生于叶腋,具短柄,倒卵形或椭圆形,长6~8mm,外面被短柔毛;雄花花被片2~3,雄蕊1;雌花序近球形,单生于叶腋;雌花花被管状,下部生于花序托内。聚合果近球形,直径达5cm,熟时肉质,黄色或红色;瘦果10~15颗,长约3mm,直径2mm。花期4~5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501页.图1001)

生境与分布 生于中海拔湿润的杂木林中。

分布于广东、海南、云南等地。。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摘果实,切片,晒干。

药材产于广东、广西。

鉴别 肉质聚花果近球形,直径2~3cm,果柄短粗;外表皱缩,灰绿色至茶褐色,有的被锈色柔毛。

商品多切成厚0.3~1cm的厚片,断面果肉部多为花被形成的肥厚肉质体,浅棕色至棕褐色。

瘦果多数,心脏形或卵形,细小,黄棕色,埋藏于肉质体内。

气微,味酸稍甜。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性】:

性味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酸,平。”

功效 生津止血,开胃化痰。

主治 热渴,吐血,衄血,喉痛,食欲不振。

①《岭南采药录》:“消食,敛气及止咳血。” ②《广东中药》.第2册:“止咳除痰。” ③《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生津止咳,助消化。”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开胃,收敛止血。治肺热咳血,吐血,衄血,喉痛;胃酸缺乏,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上一篇:桂丁 下一篇:桂龙咳喘宁胶囊(研制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