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臭红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2149页(885字)

【概况】:

基源 为红菇科红菇属真菌臭红菇的子实体。

原植物 臭红菇Russula foetens(Pers.)Fr.,又名蘑菇(山西)。

形态 子实体群生;菌盖初期半球形,后扁平,中央稍下凹,直径4.5~12cm,浅土黄色,中部色深呈土褐色,质薄,较脆,幼小湿润时粘滑,边缘由小疣组成明显的棱纹;菌肉薄,白色;菌褶白色,后期灰白色或朽叶色,弯生,稍密,等长,少数分叉,褶间有横脉;菌柄白色,圆柱状或基部渐狭细而弯曲,内部松软,后变中空,长3~9cm,直径1.4~2.5cm。

孢子透明无色,近球形,直径8~10μm,壁表有刺;囊状体披针形,突出子实层34~54μm,直径9~14μm,有黄色颗粒状内含物。(图见《中国药用真菌》.156页.图58)

生境与分布 生于针叶林及混交林中地上。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化学】:

子实体中含有蛋白质、Amine-N、还原糖、海藻糖(Trehalose)、甘露糖醇(Mannit)、糖原(Glycogen)和粘液质[1]、麦角甾醇[2]及微量元素Ti,Cr,Ni,Pb,V,Sn,Mo[3]

参考文献 [1] Rastit Resur 1986;22(4)∶539 [2] Phytochemistry 1981;20(6)∶1349 [3] Rastit Resur 1988;24(1)∶60

【药性】:

性味 淡,温。

功效 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主治 腰腿疼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

用法用量 内服:丸剂,5~10g;或为散剂,白开水送服。

上一篇:臭矢菜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二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