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黄耆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第四册》第521页(837字)

【方源】: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组成】:

淡竹叶一握 黄耆(锉,炒) 甘草(炙,锉) 黄芩(去黑心) 麦门冬(去心,焙) 芍药各三两 当归(切,焙)人参 石膏(椎碎) 芎劳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焙)各二两 生地黄(切,焙)八两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加生姜一分(拍碎)、大枣五个(擘破)、竹叶七片,煎取八分,去滓温服,日三夜一。

【主治】:

①《圣济总录》:痈疽、发背兼渴。②《外科精义》:一切恶疮发大渴者。

【方论选录】:

①《古今名医方论》:柯韵伯曰,气血皆虚,胃火独盛,善治者补泻兼施,寒之而不致亡阳,温之而不至于助火,扶正而邪却矣。四君子气药也,加黄耆而去苓、术,恐火就燥也。四物汤血药也,地黄止用生者,正取其寒也。人参、黄耆、甘草治烦热之圣药,是补中有泻矣。且地黄之甘寒,泻心肾之火,竹叶助芍药清肝胆之火,石膏佐芍药清脾胃之火,麦冬同黄芩清肺肠之火,则胃火不得独盛,而气血之得补可知。惟半夏一味,温中辛散,用之大寒剂中,欲其能阴阳之路也。岐伯治阴虚而目不瞑者,饮以半夏汤,覆杯则卧。今人以为燥而渴者禁用,是不明阴阳之理耳!②《古方选注》:四方互复,独以竹叶、黄耆标而出之者,明其方专治肺经热消,非概治二阳结之消渴者也。竹叶石膏汤为轻清之剂,复以生地、黄芩浊阴之品,清肺与大肠之火;四物汤为浊阴之剂,复以竹叶、石膏清燥之品,清肝胆之火;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耆、甘草除烦热之圣药,复以石膏、白芍清脾胃之火;黄芩汤治后天太阴之剂,复以生地、麦冬壮水之品,清肾中之火。竹叶石膏汤不去半夏,藉以通气分之窍;四物汤不去川芎,藉以通血分之窍。统论全方,补泻兼施,寒之不致亡阳,补之不致助火,养正却邪,诚为良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