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第417页(1781字)

【方源】:

《医方类聚》卷一五〇引《究原方》。

【组成】:

防风一两 黄耆(蜜炙) 白术各二两

【用法】: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后热服。

【功用】:

①《张氏医通》:补脾实卫。②《古今名医方论》柯韵伯:托里固表。

【主治】:

表虚自汗,易感风邪。

①《医方类聚》引《究原方》:腠理不密,易于感冒。②《丹溪心法》:自汗。③《济阳纲目》:风雨寒湿伤形,皮肤枯槁。

【方论选录】:

①《医方考》:卫气一亏,则不足以固津液,而自渗泄矣,此自汗之由也。白术、黄耆所以益气,然甘者性缓,不能速达于表,故佐之以防风。东垣有言,黄耆得防风而功愈大,乃相畏相使者也。是自汗也,与伤风自汗不同,伤风自汗责之邪气实;杂证自汗责之正气虚,虚实不同,攻补亦异。②《古今名医方论》柯韵伯: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惟黄耆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治头目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耆,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耆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当倚如屏,珍如玉也。③《古方选注》:黄耆畏防风,畏者,受彼之制也。然其气皆柔,皆主乎表,故虽畏而仍可相使。不过黄耆性钝,防风性利,钝者受利者之制耳;惟其受制,乃能随风以周卫于身而固护表气,故曰玉屏风。④《成方便读》:大凡表虚不能卫外者,皆当先建立中气,故以白术之补脾建中者为君,以脾旺则四脏之气皆得受荫,表自固而邪不干;而复以黄耆固表益卫,得防风之善行善走者,相畏相使,其功益彰,则黄耆自不虑其固邪,防风亦不虑其散表,此散中寓补,补内兼疏,顾名思义之妙,实后学所不及耳。

【临证举例】:

①虚伤风 《一得集》:郭绍翁年四十许,经营米业,劳顿实甚,癸酉秋,患伤风咳嗽,就诊于余,脉浮部虚大,寸口涩小,自汗淋沥。余曰:伤风症也,但脉象极虚,寸口脉应大反小,是内伤而微有外感,若服发散之药,汗必漏而不止,虚阳浮越矣,法宜补益,玉屏风散,二剂而瘳。②卫阳不固,反复感冒 《福建中医药》(1984;3∶50):刘某某,女,44岁,医务人员。患者经常感冒,每月1~2次,动则气促易汗,神疲易倦,面色苍白,食欲不佳,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免疫球蛋白检查:IgG60mg%,IgA245mg%,IgM140mg%。证属卫阳不固,腠理虚疏,感受风寒,方取玉屏风散加味。处方:黄耆15克,白术10克,防风、当归各8克,每周六剂,煎服。三个月后复查免疫球蛋白IgG1225mg%,IgA240mg%,IgM145mg%。③术后自汗恶风 《湖北中医杂志》(1981;2∶39):用本方加党参、当归各9克,治疗16例手术后自汗恶风患者,平均服药5剂后痊愈。

【现代研究】: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上海免疫学杂志》(1983;2∶82):在溶血空斑试验(简称PFC)中,玉屏风散能使SRBC致敏小脾脏PFC基础水平偏低的增高,偏高的降低,而呈双向调节作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4∶229):玉屏风散在对用Vassali氏改良法造成的实验性肾炎模型时,对肾炎的病理修复有明显作用。服药组病理好转率达83.33%,而对照组为33.33%,服药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病理改善有显着差异(P<0.01)。同时肾功能方面内生肌酐清除率回升较快。玉屏风散在同时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能使各类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低于正常或高于正常的CH50、C3、RFC、IgG、IgA、IgM恢复正常。其治疗机理亦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上一篇:玉钥匙散 下一篇:玉石清胃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