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活人书》二十卷 宋 朱肱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分省医籍考上册》第904页(2499字)

见《天启吴兴备志》卷二十二《经籍徵》第十七。

乾隆二十三年增刻乾隆四年本《湖州府志》卷四十六之三。《自序》:伤寒诸家,方论不一。独伊尹、仲景之书,犹六经也。其余诸子百家,时有一得,要之不可为法。又况邪说妄意,世业名家,规利虽厚,因果历然。特以伊尹汤液、仲景经络,常人难晓。士大夫又以艺成而下,耻而不读。往往仓促之际,束手待尽,卒归之于命而已。世人知读此书者亦鲜,纵欲读之,而又不晓其义。况又有好用凉药者,如附子、硫磺,则笑而不喜用,虽隆冬使人饮冷,服三黄圆之类,有好用热药者,如大黄、芒硝,则畏而不敢,使虽盛暑,劝人灸煅、服金液丹之类。非不知罪祸,偏见曲说所趣者然也。阳根于阴,阴本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是故春时气温,当将理以凉,夏月盛热,当食以寒;君子扶阴气以养阳之时也。世人以为阴气在内,反抑以热药,而成疟痢、脱血者多矣。秋时气凉,当将息以温;冬时严寒,当食以热。君子扶阳气以养阴之时也。世人以阳气在内,乃抑以凉药,而成吐痢、腹痛者多矣。伐本逆根,岂知天地之刚柔、阴阳之逆顺,求其不夭横也难矣。偶有病家曾留意方书,稍别阴阳。知其热证,则召某人,以某人善医阳病。知其冷证,则召某人,以某人善医阴病。往往随手全活。若病家素不晓者,道听泛请,委而听之。近世士人如高若讷、林亿、孙奇、庞安常,皆倦倦于此,未必章句之徒不诮且骇也。仆因闲居,着为此书。虽未能尽窥伊尹之万一,使天下之大,人无夭伐,老不哭幼。士大夫易晓而喜读,渐浸积习,人人尊生。岂曰小补之哉。仲尼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学者不以为鄙,然后知余用意在此而不在彼。大观元年正月日。前进士朱肱《序》。

《又序》:乙未秋,以罪去国。明年就领宫祠以归。过方城,见同年范内翰云:《活人书》详矣,比《百问》十倍。然证与方分为数卷,仓卒难检耳。及至濉阳,又见王先生云:《活人书》、京师、京都、湖南、福建、两浙,凡五处印行。惜其不曾校勘,错误颇多。遂取缮本,重为参详,改一百余处,命工于杭州大隐坊镂板,作中字印行,庶几缓急易以检阅。然方术之士,能以此本游诸聚落,悉为改正。使人读诵广说流布,不为俗医妄投药饵,其为功德,获福无量。政和八年季夏朔。朝奉郎提点洞霄宫朱肱重校证。

《天启吴兴备志》卷十三《艺术徵》第八:朱肱。吴兴人。善论医,尤深于伤寒。在南阳时,太守盛次仲疾,因论经络之要,盛君立赞成书。盖潜心二十年而《活人书》成。道君朝,诣阙投进,得医学博士。肱之为此书,固精赡矣。尝过洪州,闻名医宋道方在焉,因携以就见。宋留肱款语,坐中指驳数十条,皆有考据。肱惘然自失,即日解舟去。由是观之,人所学固异耶,将朱氏之书亦有所未尽耶,后之用此书者,能审而择之则善矣。

乾隆二十三年增刻乾隆四年本《湖州府志》卷四十六《着述》三《子部》:《自序略》:张长沙《伤寒论》,其言雅奥,非精于经络者不能晓会。顷因投闲,设为问对,补苴缀辑,仅成卷轴。作于己巳,成于戊子。计九万一千二百六十八字。

按:《天启吴兴备志》卷二十二《经籍徵》第十七误以《南阳活人书》本号《无求子伤寒百问方》,有武夷张蒇作《序》易此名。今据肱政和八年重校证《活人书·序》正之。盖《伤寒百问》三卷,无求子大观初所着也。

光绪七年《乌程县志》卷十三《人物》二:朱肱,字翼中,自号大隐先生,又号无求子。归安籍。元祐三年进士。雄州防御推官知邓州录事参军。崇宁元年,肱奏言:陛下即位以来,两次日蚀在正阳之月。河东十一郡地震至今未止,人民震死,动以千数,自古灾未有如此。臣不避死亡,妄举辅弼之失,以究灾异之应。言词激切,死有余罪,然倦惓孤忠,不敢隐没者,食陛下之禄,念国家之重,而不敢顾其私也。并以其所上宰相曾布书随进。书曰:今监察御史刘焘,相公门人也。相公为山陵使,辟焘掌笺表,又荐入馆,相公于焘厚矣。如焘者,置之词掖不忝也。以焘为御史,则不可也。相公有过举,焘肯言乎。言之则忘恩,不言则欺君,盖非所以处焘也。今右正言范致虚兄上舍生致君,相公之侄婿也,致虚乃致君之亲弟。如致虚者,置之馆阁不忝也,以致虚为谏官不可也。相公有过举,致虚争之则忤亲,不争则失职。亦非所以处致虚也。相公旁招俊义、陶冶天下。肱之所论止及焘与致虚者,特以台谏,人主耳目之官,非若百职可以略而不论也。相公以门人、亲戚为谏官、御史,此日月所以剥蚀、天地所以震动也。又曰:章惇之过悉不可殚数,其最大者四、五,相公在枢府坐视默然,亦不得为无过。再贬元祐臣僚,范纯仁能言之,相公未尝救也;废元祐皇后,龚夬能言之,相公未尝救也;置谏官于死地,黄履能言之,相公未尝救也;册元符皇后,邹浩能言之,相公未尝救也。此四、五事,惇之过恶最大,而相公无半词之助,肱窃疑之。伏惟相公遇灾而惧,然后可以弭天变、来直言。肱之区区所望于相公者,如此而已。诏付三省。

肱喜论医,尤深于伤寒。在邓州时,太守盛次仲疾作,召肱视之。曰:小柴胡汤证也,请并进三服。至晚乃觉满。又视之,问所服药安在,取而视之,乃小柴胡散也。肱曰:古人制咀,谓剉如麻豆大,煮清汁饮之,名之曰汤,所以入经络攻病取快。今乃为散,滞在鬲上,所以胃满而病自若也。因依法施制,自煮以进,二服,是夕遂安。因撰《南阳活人书》,潜心二十年而成。发明张仲景《伤寒论》,以经络病因传变疑似,条分缕析,而后附以诸方、治法,使人有所执持而易晓。论者谓其书独出机杼,又能全本经文,无一字混入己意,大有功于仲景,真后学之津梁也。政和元年表进是书,属朝廷大兴医学,求深于道术者为之官师,起肱为医学博士。五年,坐书苏轼贬连州。六年,以朝奉郎提点洞霄宫。着书、酿酒,侨居西湖上。又撰《北山酒经》。明洪武初,诏配享天医院西庑第十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