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第136页(881字)

五礼之一,即军旅以及与军旅相关的礼仪。古代战争频繁,国家大事主要有二:祭祀和兵戎。《左氏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兵戎的含义很广,不仅指刀兵相见的征伐行动,也指与战争相关的一切活动,如军事演习、人丁赋税、城邑建筑、封疆划界等,这些活动的举行都有相关的仪式与礼节,就是所谓军礼。根据其典礼活动的内容,古代的军礼大致分为五类:大师之礼,用于征伐行动,师指军队,大师就是王者的军队,其出征时,行止阵容都有礼法规定,以显示王师的威严;大田之礼,用于田猎活动,田猎就是狩猎,古代天子诸侯每年都要定时出外狩猎,虽有娱乐性质,但主要借狩猎的形式来训练检阅武力,类似现代的军事演习;大均之礼,用于户口普查和赋税调整时的仪式,普查户口是为了保证兵源,赋税调整是为了保证财源,为了防止各地征兵和征赋的不均采取的措施,故称“大均”,这都是属于扩军备战的活动;大役之礼,用于修建城邑、宫殿、水利等时的仪式,在古代,诸如此类的土木建筑都是属于国家级的大工程,即“大役”,要兴师动众,而且实行军事管制,所以属军礼;大封之礼,用于诸侯之间封疆划界的仪式,诸侯之间常常为边界刀兵相见,天子出动维持和平部队,平息边界冲突,确定封疆。古代的军礼非常复杂,如军队出征,就有祭社、阅师、誓师、祖道(祭路)、班师、劳师、献捷、献俘等一系列仪式。周武王伐纣,战车上载着文王的木主(牌位),在孟津与诸侯会师,召开誓师大会,历数纣王“自绝于天,结怨于民”的罪状,以鼓动诸侯;战于牧野,又临阵誓师,以激励士气;克商后,又在太庙举行献俘的仪式,告祭祖先的在天之灵。在这些仪式过程中,还要军乐,如《经·秦风》中有一首《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就是秦国军队的“出征歌”。显然,军礼是王者之礼,是国家礼制。汉代以后,军礼就特指军旅礼仪,据《明史·礼十一》,其军礼的内容有亲征、遣将、受降、奏凯献俘、论功行赏、大阅、大射、救日伐鼓等,清朝军礼基本相同。有趣的是,北宋太宗时,曾将“打毬”(类似现代的足球)这一项体育运动列为军礼。

上一篇:五服 下一篇:宾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