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学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第187页(1111字)

道家哲学为基础的政治学派。黄指黄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老指老聃,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祖师。战国诸子有一种风气,就是喜欢拉古代的名人来壮自家的声威,儒家为圣人,道家就搬出黄帝来,将黄帝说成是自家的远祖,故有“黄老”之称。不仅如此,道家还将自家的书假托黄帝之名,如《汉书·艺文志》上着录的《黄帝四经》、《黄帝铭》、《黄帝君臣》、《杂黄帝》、《力牧》等。战国后期,老子的政治哲学已经产生广泛的影响,如申不害、慎到、韩非法家人物讨论帝王之术,皆以黄老为依据。随着大一统政治的形成,学术上也由“百家争鸣”趋向综合,如吕不韦召集门客所编纂的《吕氏春秋》,就是综合百家的尝试。在齐国的稷下学宫,道家学者也兼采儒、墨之长,摄名、法之要,而自成体系,形成了黄老学派。黄老学派的基础是道家哲学,其最高哲学范畴是老子发明的“道”,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就是不干预主义。黄老之学在西汉初期非常盛行,帝王大臣多崇尚黄老,如高祖、吕后行政都务在简约,萧何、曹参相继为相,也以“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为宗旨。据《史记》载,大臣陆贾经常在汉高祖面前称说《》、《书》,高祖骂道:“乃公居上而得天下,哪里靠什么《诗》、《书》!”陆贾说:“居马上得天下,难道也能在马上治天下吗?”然后历数历史上兴败存亡的教训,提出“逆取顺守”的理论,高祖便请他将这些道理写下来。陆贾奉命所写的《新语》就是综合儒、道的黄老之学,其中《无为》一篇,开宗明义就说:“道莫大于无为。”高祖称善。随后的文帝以俭约节欲自持,是个谦逊克己的开明君主,曾亲诣河上公学习《老子章句》。他为政务在宽厚,推行无为政治,清心省事,轻刑缓狱,减省租赋,鼓励农桑,对工商实行自由政策。文帝皇后窦氏是景帝的生母,据《史记·儒林传》,她特别喜欢《老子》,儒生辕固却不以为然,说:“此不过是家人言罢了。”家人就是僮隶之属,这当然是故意诋毁《老子》,太后因此大怒,要辕固徒手去跟野搏斗。幸得景帝同情这位儒生直言无罪,从旁相助,给了他一支匕首,才使得他幸免于难。景帝继位后,继续推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创造了“政简刑清”而天下稳定、经济繁荣的奇迹,史称“文景之治”。司马谈曾经比较当时流行的阴阳、儒、墨、名、法、道德等六家,对黄老之学作了如下概述:“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在六家之中,司马谈最推崇的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黄老。这时,雄心勃勃、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已君临天下,黄老之学正悄然退下国家政治的舞台。

上一篇:中体西用 下一篇:无为而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