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第195页(957字)

先秦法家名着。韩非死后,由后人搜集其遗着编纂而成,共五十五篇。其中真伪混杂,显然有其他人的作品窜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韩非有感于韩国的衰落,多次上书韩王,提出以法治国、富国强兵的建议,但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退而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他以黄老之道为哲学基础,综合前期法家的刑名法术之学,推演出君主“垂拱而治”的普遍原理。《韩非子》是一部帝王术,近代学者梁启超曾将其比为意大利古代政治学家基雅弗利(1469-1527)的《君主论》。但《君主论》在《韩非子》面前,真可谓“小巫见大巫”。韩非同其他法家人物一样,首先是将人的本性想得很坏(性恶论),甚至说“父母之于子,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其次是以在位君主的利益为是非,主张“法后王”,后王即今王。《韩非子》所提出的一整套主张,不是漫无边际的高谈阔论,而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统治术,总之,一部《韩非子》的主题就是教君主如何驾驭臣民。这在诸侯争雄的战国时代,确有其实际的应用价值。孟轲的“仁政”被君主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庄周的不干预主义“王公大人不能器之”,韩非的理论却受到了秦王嬴政的激赏,甚至不惜发动对韩国的战争,来夺取这位在韩国坐冷板凳的理论家。嬴政并没有看见韩非的全部论着,而只见过《五蠹》等两三篇。《五蠹》论富国强兵之道在耕战,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就是力耕和力战,学者(儒士)、带剑者(侠客)、言谈者(纵横家)、患御者(奸臣私门的党人)和工商之民五种人都无益于耕战,则被视为“邦之五蠹”。要富国强兵,就必须去此“五蠹”。韩非在这篇论文中写道:“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这就是韩非富国强兵的基本路线。韩非是典型的政治学家,《韩非子》是典型的政论,绝不作高深玄妙之语,即使其中的寓言,如“自相矛盾”、“守株待”、“郢书燕说”、“郑人买履”等,都以平实无华的风格叙述。但其擅长说理,其文字之严谨,思路之清晰,逻辑之严密,为战国诸子之最。

上一篇:商君书 下一篇:天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