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第47页(796字)

①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保安”系本族自称。旧时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曾被称为“保安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根据本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保安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内大河家、刘集一带,少数散居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和青海省循化县。人口12212人(1990),其中居住在积石山自治县的有11069人。根据保安族传说及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一般认为该族是元、明时期以信仰伊斯兰教的一支蒙古族人为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吸收了一部分回、藏、土族人等而逐渐形成。也有人认为保安族是以四川、陕西等地迁至青海同仁一带的“回回”人为主发展而来,他们原以驻军屯田形式住在同仁境内隆务河两岸。归附明朝后,明朝在其地置“保安站”、“保安操守所”,招募士兵戍边,并筑“保安城”加强对周围地区屯田事务的管理,这样“保安”就由地名逐渐演变为族名。保安族以农业生产为主,部分人兼营手工业和副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其“保安刀”有100多年的历史。保安族能歌善舞,绝大多数人能唱民歌“保安花儿”、宴席曲优美动听,独具风格。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有老教、新教之分。饮食以米面为主,吃肉,忌吃、驴、和一切凶禽猛兽,忌吃动物的血和自死之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安族获得了民族平等和自治权利,1952年在聚居地区大河家、刘集成立保安族民族乡,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兴建许多农田水利工程,增大了稳产丰产田面积,牧、副、手工业兴旺,文教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②介绍保安族的专着,马少青着。是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民族知识丛书”之一。1989年出版。该书汇集多年来对保安族的研究成果,对保安族的历史形成、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是一本出自本民族作者之手,系统介绍保安族的专着。

上一篇:保安语 下一篇:保安族服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