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第158页(810字)

祭周年是哈萨克人祭奠故人的旧习俗之一。是旧时的大巴依或具有较高声望的部落首领的后人为死者周年时举办的隆重祭奠活动,这种活动既是家人孝心的表示,也是提高部落及家族声望的手段,对部落群众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在祭礼前要召集部落(家族)首领会议,商议具体事宜。如要多少毡房,请多少客人,宰多少头(只)牲畜等。然后将由谁承担多少顶毡房,以及这些毡房应接待的人数和待客所需、被褥、炊具和招待等都要摊派给部落和家族群众。祭礼期将死者的毡房单独支在较显眼的地方,以示迎客。客人们首先在主办祭礼的主人屋前下,说一些表示祝福和吉祥言词并报告所送礼物(牲畜或钱财),然后进屋。期间客人们要抽出时间分批到死者遗屋诵古兰经篇章并致祝词。在这期间遗屋里的女人们要唱挽歌。祭礼活动一般要举行三至七天。招待客人非常周到,侍者要穿华丽的服装,骑马端送食物盘盆,客房不能断马奶。白天摔跤手们比赛,射手们射铜钱,骑手们表演马术,艺人表演各种技艺。夜晚阿肯对唱,歌舞表演并给优胜者发奖,其中最热闹最隆重的当属赛马,奖品最高。历史上一个名巴依的祭礼活动中给赛马冠军发过100匹马的奖品,所以对有些人来说这种活动不仅是比技艺比运气的机会,同时也是发家致富的契机。因此,当听说明年某巴依祭礼活动之后,有钱人就争先恐后训养快马,准备中头奖。奖品一般发至前九名,但凡参赛的马都有多少不定的礼品。各部落首领或官吏都要率领属下的歌舞演奏者和其他艺人、快马前来参加祭礼活动,无依无靠的穷人、流浪者也可以前去吃饭。祭礼的最后一天要宰图勒马(遗骑),男性亲朋好友要边哭边把马放倒,女性则要为死者唱最后一次挽歌。活动结束前要折断黑旗杆,揭开盖在衣物、行李上的黑纱,解下行李上的绳子,家人要走出图勒屋(遗屋),将图勒屋放倒再重新支起来,这标志着活动的结束。从此不再唱挽歌。祭周年的传统保留到现在,但已经简化程序,不大搞铺张浪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