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第350页(464字)

维吾尔语音译,意为烤馕用的土质烤炉,俗称“馕坑”。馕坑生产历史悠久,唐代已有文字记载。制作时,先将粘土砸成细颗粒掺入少量毛拌匀,加盐水浸泡,待充分泡透后,用脚踩踏并用工具搅拌成泥,按所需厚度做成长形泥坯,宽约30厘米。依馕坑的形状将泥坯弯成半圆形,然后将两块泥坯合拢成圆形捏实。底层留一通风孔,依次再垒到2至3层即成型。用手掌均匀拍抹,使其上下层粘合,里外再涂抹一层盐水稀泥浆,待晾干后即成。为了坚固且保温,待馕坑安置在固定地点后,四周要用土坯环绕,砌成方形或长方形土台,台高齐窗户。当烤馕时,人可站在土台边,亦可跪于土台上操作。此外,用小号水缸敲掉底部,倒转过来四周用土坯垒齐,也可做成简易的馕坑。一般商业用馕坑较大,高约100厘米,腹径120厘米,顶口直径60厘米,壁厚10至15厘米左右。家庭用馕坑腹径60至80厘米,顶口直径40至50厘米。准备烤馕时,先用无烟煤或柴草为燃料置于坑内点火燃烧,待坑内温度逐渐升高,坑内壁由黑变白时,即可将用面坯做成的馕贴进馕坑内烧烤了。

上一篇:吐马克 下一篇:吐努尔喀瓦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