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第365页(1560字)

维吾尔医的独特治疗技术。维吾尔族在与疾病斗争中,逐步认识到一些植物、动物、矿物有解除疾病的功效和强身作用,并创造了裹兽皮、涂奶汁、石针刺、火烤灼、埋热沙、温泉浴等原始疗法。唐代,回鹘医家吸取祖国医学与阿拉伯、印度医学精华,创造了“4原质”、“4原素”、“4体液”医学学说,成为维吾尔医学的基础学术体系。《回鹘医学文献》中有关奶坠胎、胆与胆治眼疾、茴香研末和水治疗白癜风等记述,都是高昌(吐鲁番)、喀什噶尔(喀什)等地维吾尔医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喀什噶尔名医艾勒·法拉比,研究人体生理,着《论人体学》、《器官的功能》、《论自然界物质的热性寒性湿性干性》等医学着作。伊麻地丁·喀什噶尔运用药物麻醉,能施行切开、摘除、缝合等外科手术,着《医疗法规手册》。同期,回鹘医生吸收中医技术,用于药物加工炮制,使维吾尔医药制剂工艺与剂型不断趋于完善;出现了药物学与脉学专着,名医司义撰《孜里拉买克曼》,加马尔·卡尔西撰《苏拉赫》(临床医学辞典),是当时维吾尔医医药学代表作。回鹘医生研制的秋水仙丸,治疗无名肿毒,汞合丸治疗麻风,疗效甚显着。回鹘医生月举连·赤海牙等奉召供职于“回回药物院”(广惠司),是皇帝的伺御医,为宫廷、王公大臣和御林军官兵诊治疾病,曾受朝廷委派赴合州钓山(四川合川)“奉命修麹药以疗师疫”(给当地驻军治疗传染性疾病)。在“回回药物院”供职的回鹘医药技术人员,集体着述《回回药方》36卷,分内、外、妇、儿、伤、皮、用药、食疗、服法等37门,70余类病症。《药方》以“4原素、4原质、4体液”维吾尔医传统理论为基础,配方用药达270余种,其中126种传为现代维吾尔医用药。剂型有蜜制、浸膏、露酒、滴鼻剂、嗽口剂,独特疗法有烧灼、放血、水蛭吸血法等。同期,高昌已有锦丑衣(月经带)、眼罩等保健用品,还有麻风等传染病患者不得参加祭典活动的规定,证实当时回鹘医药技术人员已经对疾病传染因素有了较深的认识。14-19世纪,喀什、和阗、吐鲁番等地出现了塔加里·沙里甫、阿而法特克、阿布里斯阿洪等10余个名医生,他们都曾留学国外,学成归来后行医乡里,并教授学徒,使维吾尔医药技术不断延续流传。于阗(和田)维吾尔医木合买提·阿拉依丁着《治疗经验手册》,记载药物上千种,医方数百首。苏皮阿洪着的《西帕依库甫》(精灵效益方),收载维吾尔医方剂更为丰富。这时期,外伤科手术器械有刀、剪、钳和金针、银针等。20世纪初,维吾尔医医药技术的发展缓慢,执业人员减少,维吾尔医医药技术处于濒临灭绝境地。但有的民间医药人员仍坚持行医。洛浦县巴卡洪的祖父配制“水银丸”治疗梅毒、性病,疗效显着,治愈众多患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3年,新疆省人民政府卫生厅组织医药卫生技术人员,深入南疆喀什、和田等地区和县(市),协助各地建立维吾尔医疗机构,搜集维吾尔医文献、医着,挖掘传统疗法,鼓励开展医药科研。1958年,各地维吾尔医献出古医籍、验方和濒于失传的传统疗法,并进行整理,开展临床医疗科研。喀什、和田等地维吾尔医开展白癜风等疑难杂症的治疗,获得显着疗效,特别是白癜风治疗,疗效卓着,一些内地患者慕名前往南疆,求治于维吾尔医。1978年以后,维吾尔医医药事业倍受重视,医药科研深入开展。1979年,自治区卫生厅组织编写维吾尔医医史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药学分卷》。1983年,自治区卫生厅维吾尔医研究所成立,是维吾尔医医药学术唯一的专门科研机构。1984年,研究、整理、编撰、出版《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药学分卷》等维吾尔医药着作。1985年,维吾尔医技术人员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传统药物研究等方面取得一批科研成果,其中白癜风临床研究达国内先进水平,被西安等地用于临床治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