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47页(460字)

畲族的社会组织。以血缘相近的同姓同祖聚族而居的属于同一祠堂。祠堂之下由各房组成。设族长1人,畲民称之为“老大”,有的兼任巫师,由辈分最高、年龄最大、办事公正,有一定威望的老人担任。族长按习惯法主持、处理族内外的各种社会纠纷,负责管理族内公共事务,如收缴族租,掌管族账,执行族规,给晚辈分排辈分,主持修谱,筹划祭祖活动等。祠堂拥有公田、公山等,其收入供祭祖之用。当某一姓人从当地迁居新的地方后,如人口繁衍不多,或迁居时间不长,一般不另立祠堂,仍与原迁出地的祠堂保持联系,无论祭祖、修谱都到原迁出地的祠堂办理。如果迁出的时间较长,人口繁衍多,则可以从原迁出地的祠堂中分出一支谱牒来,另修宗谱,另建祠堂。自清末以来,由于畲族居住分散,族长无法兼顾各村族人的事务,族长已名存实亡,逐渐为地方性的自然领袖所代替。畲村基本上是一姓一村,“族长”实际上就是一村的“村长”。民国时期的保甲制度,千方百计地拉拢“族长”,使之变成反动统治阶级统治畲族人民的爪牙,使畲族长制度失去原有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