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102页(637字)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对居住山地与兰屿的少数民族的称谓。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后,“台湾总督府”将分布山区与兰屿的土着民族统称“生蕃”或“台湾蕃”。1914年总督府内设立“台湾旧惯调查会”,对“蕃族”进行调查;1921年“台湾总督府警务局”公告改称当地少数民族为“高砂族”。其族称渊源众说不一:一说,明万历四十五年“初,日本足利氏之末叶,政乱民穷,萨摩、肥前诸国之氓,相聚为盗,驾八幡船侵掠中国沿海,深入闽、浙,而以台湾为往来之地,居于打鼓山麓,名曰高砂,或曰高山国。高砂为日本播州滨海之地,白沙青松,其境相似,故名。”(连横:《台湾通史》卷一);一说,来自高雄附近“番社”名,即打社(Taakao)或打鼓山社(Taakousan);一说,来自1593年日本丰臣秀吉派遣原田喜右卫门谕告台湾“归顺”的文书,即所谓“高山国招谕文书”,称台湾为“高山国”或“高砂国”。1930年,台湾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院土俗人种研究室与语言研究室,开始对台湾土着进行民族学与语言学的全面调查,于1936年分别提出研究成果报告;并就台湾土着名称及分类提出修正案,一致认为“高砂族系统”包括下述9个族系,即泰雅(Atayal)、赛夏(Saisiat)、布农(Bunun)、曹(Tsou)、鲁凯(Rukai)、排湾(Paiwan)、卑南(Panapanayan)、阿美(Pangtsah)、雅美(Yami)。1945年台湾光复后,“高砂族”称谓遂告废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