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218页(315字)

土家族原始的居住之屋。清乾隆《辰州府志》载:土民“山家依田结庐,傍崖为室,缚茅覆板,仅蔽风雨。”《中华全国风俗志》谓“斩木结茅,以蔽风雨”,“无层次定向,亦无窗牖墙垣,缭以茅茨,檐低门矮,出入必俯首。”土家族俗称此类屋为“茅篷棚”。这类型屋,用四根木头撑架,搭成杈,故又称“马杈屋”;然后,以竹夹成竹壁,再用粪拌泥浆糊之,避挡风寒;割黄茅草扎层茅扇,层层铺盖于屋顶,挡遮雨雪霜凌;若不覆盖茅草,则剥杉木树皮,层层铺盖,比茅草耐风雪;但终究为草木结构,难以承受风吹雨打、雪压冰冻,故须年年翻修补漏。新中国成立前,多为贫困的土家人流亡深山者所居;新中国成立后,此类房屋已逐渐消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