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296页(1232字)

①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山哈,畲语“哈”是“客”的意思,山哈,即指居住在山里的客人。史称“畲民”或“民”(,shē奢)。634700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五省100多个县的部分山区。其中福建、浙江两省最多,占96%。1991~1993年湖南认定桂东、汝城、炎陵等县2525人为畲族。1996年贵州认定麻江、凯里4.15万“东家”人为畲族。居住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乡以上的聚居区很少。一般是几户或几十户聚居成村。有些村落是畲、汉两族杂居。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现实生活中畲族说两种语言:99%的畲族操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话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话完全不同,也不是当地的汉语借词。只广东增城、博罗、海丰、惠阳一带的1000多人约占畲族总人口0.4%的畲族,使用接近于苗瑶语族的语言。本民族无文字,通汉语文。来源说法不一,有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武陵蛮说、“南蛮”的后裔、为广东的土着居民说、越人后裔说和福建土着“闽”族后裔说。7世纪初,就已居住在今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各地畲族都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民族发祥地。14世纪起,部分畲族才陆续向闽东、浙南山区迁徙。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粤东畲、汉两族人民共同组织革命武装自卫军,展开抗捐、减租、退押等斗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东、浙南的畲族地区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组织游击队,建立革命根据地,在人民革命事业中做出了贡献。以蓝、雷、钟为主要姓氏。信盘瓠为始祖的传说,属原始图腾崇拜残余性质。重祭祖,崇拜祖先。民间口头文学非常丰富。爱唱山歌。传统民族体育运动形式畲家拳、打尺寸等亦颇流行。民间工艺美术丰富多彩,服饰的刺绣,合手中(腰带)的织造,斗笠的编织,都精致美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妇女衣裳斑斓绚丽。保存拾骨重葬习俗。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兼营林业、茶树栽培和狩猎等。解放后建立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人民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和当家做主的权利,经济、文教、卫生事业都有很大的发展。②书名。施联朱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介绍各民族发展的巨大变化。在新的形势下,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个各民族亲密互助,团结友好的局面,而团结首先有赖于相互了解。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情况,民族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一套以文字为主,适当配有反映少数民族特点照片的《民族知识丛书》。本书即是其中的一种。本书从富庶的畲乡、民族来源、民族语言、反抗斗争风起云涌、革命传统代代传、东南山区的开发者、巧夺天工的手工艺品、社会组织与习惯法、朴素的物质生活、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民族体育、习俗与信仰以及畲乡新貌等方面介绍了畲族的基本情况。全书9.5万字,1988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畲语简志 下一篇:畲族传统文化调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