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332页(512字)

土家族兴起的科举教育。唐代对少数民族实行“教之礼义”的“羁縻”之策,在较为闭塞的如荆南之夷陵、沆陵、涪江和属巴之黔州等州郡,亦开设学校。唐川东南地区,南卓任巴黔州观察使时,就兴办教育,推广汉语文,成效卓着,其挚友吕温在赠小序中盛赞其在黔南,“大更风俗,凡溪坞呼吸文字,皆同秦汉之音。”到中唐,随着科举教育的兴盛,土家族地区教育更是发展起来,个别发展迅速的地区,已达到与中原汉族地区接近的水平,如鄂西地区,清同治《恩施县志·学校志》载:“恩施自唐宋以来,历千余年,皆有学,人材炳蔚,已代有传人矣。”据史载,在唐代土家族中涌现出了一批受教育程度很高,习染汉文化很深的人士,如唐初在夔峡地区以“巴酋长子弟,量才授仕”,土家族文人学士田世康被选拔为第一任黔州刺史;唐玄宗元和年间,土家族学士田行皋被委任为施州刺史,加兵部尚书。

在科举教育制度刺激下,土家族地区的私学亦见萌兴。巴东土家族人谭伯亮,热衷教育,就为致力于兴办私学的典范。《舆地纪胜》载,谭氏平生“好聚书,生前曾手抄千余卷”,临终前还召集亲属,叮嘱他们要把这些手抄本保存好,供子孙后代研习。土家族人设立私学之风,由此传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