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371页(323字)

壮族古时风味食品。流行于广西山区壮族民间。制法:将从山林里捡回的大蜗,用煮开的米汤烫死,取出蜗牛肉,去掉内脏洗净,用竹刀切成薄片,加入适量的盐、葱、姜、青蒜、八角粉、香椿菜、淀粉等,置于油锅中暴炒即成。其味鲜美,脆嫩,营养丰富,为宴席上品。此品见于史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唐人张鷟《朝野佥载》曾提到岭南峒中有“蜗牛脍”。明末邝露《赤雅》及清初檀萃《说蛮》诸书均载明广西“僮人”(即壮族)“嗜食”蜗牛脍,并云山林中出产的蜗牛,其“壳可容升”,“角大如指”。

近现代因人口猛增,原始森林被严重破坏,野生大型蜗牛已很难见到,此种食品亦随之失传。有待于人工饲养和引进品种的发展,只有这样蜗牛脍方能得到复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