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司城北门城楼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376页(491字)

土家族历史建筑文物。五寨司城建筑于元代,为土城。明嘉靖时镇竿参将由麻阳移镇所于此。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改土城为砖城,开设东西南北四城门,各覆以楼。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改土归流,撤土司田宏添,设为凤凰厅,厅通判、镇台、辰沅永靖兵备道皆驻于此;康熙五十四年,改砖城为石城,石城周长2公里余,城高5.7米,顶宽3.7米,开设四门:东曰“升恒”,南曰“静澜”,西曰“阜城”,北曰“壁辉”。

各有巍峨门楼。城几经沧桑,城墙拆毁,城楼唯存北门,至今依然耸立无损。北门城楼,前临沱水,在红岩砌的城墙上,仿北京前门用城砖砌筑,城楼高11米,城门宽3.5米,高4米,呈半月拱形,两扇城门皆系以铁皮包裹,用圆头大铁钉密钉。城前修有城廓围护。城楼临河北面开炮眼两层,每层4个;城门红岩石上,雕刻有“壁辉门”三字,镌刻有“关公斩蔡阳”、梅鹿、月季花浮雕像,字迹苍劲,工艺精湛;歇山屋顶,下层覆以腰檐,东西两面悬有吊脚栏廊,飞檐翘角,造型古朴、庄产、宏浑。

整座城楼造型,宛如只端坐昂首威镇土疆蛮烟瘴岚的白,影射着土家族对白虎图腾宗教的虔诚信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