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草龙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379页(425字)
仫佬族新春期间的节日游艺活动。草龙用禾秆草编成。一条长长的草帘,将一端反折过来,形似二只翘角,成为龙头。尾部分成三叉,使之略略上翘,成为龙尾。龙身每隔2米左右为一节,中间扎草捆,插上竹竿。龙身可长可短,有6节、9节、12节不等。身上和首、尾都挂上一些彩纸作龙鳞。再捆一圆形草团作龙宝。一条省工省钱的草龙就准备好。从大年三十晚上至正月十五,敲锣打鼓舞草龙游村,逐家逐户拜年。每家都点燃一把香插在龙身上,在漆黑夜空中舞动,星火点点,更添兴旺景象。到了十五把它放在河边烧掉,让它化成海龙王,庇佑仫佬人平安幸福,五谷丰登。据说,舞草龙是百多年前罗城小长安乡地州屯的青少年最先兴起来的。有一年他们舞草龙进城拜年,全城老少初次见到草龙,纷纷放炮祝贺,草龙烧成一条火龙,待出得城来,只烧剩一个龙嘴巴。这年罗城风调雨顺,民众都说是草龙化成海龙王给仫佬山乡带来甘露。从此舞草龙之风遍及仫佬族村屯。舞完后都拿到河边烧掉。